(147)五台山两日顺穿(鸿门岩—狮子窝挂单—鸿门岩)游记 2021年7月23日-24日阅读:1745/1
相关目的地:忻州
出发时间:2021-07-23
出行天数:2 天
人均:400RMB元
本文来源AI智能发布,来原网址:https://www.mafengwo.cn/i/23389033.html | 马蜂窝,如有侵权可以联系客服处理删除:724495525#qq.com(#替换@)
路线
两日穿越路线在影像地图呈现的轨迹如上,其中白色轨迹为本人第一天(2021年7月23日)所走,而蓝色轨迹为本人第二天(2021年7月24日)所走,全程均为实际轨迹记录,有轻微漂移。
全程穿越线路户外助手轨迹(公
菩萨
梁一带山势较为陡峻,有时小路一边就是深达数米,甚至数十米的断崖,请驴友切忌盲目跟随轨迹,一切以现场路径为准!)链接:
第一天(2021年7月23日)路线
(详细版路线,包含次要地点及特殊路况)
鸿门岩—
东台
稽查站(查车不检票)—观音坪—望海寺牌坊—
东台
望海峰(2795米)(望海寺)【—望海峰石碑—望海寺客房—那罗延洞上口—】—
东台
南侧宽土路盘旋—无路下切护坡—矮砖墙豁口—玛尼堆—栖贤谷顶三岔—古花岩垭口(腰脊小道三岔)—泥泞横切小径—
华坪
垭口(山神庙)—公
菩萨
梁东垭口—山脊静业庵三岔—公
菩萨
梁(约2415米)(水泥墩)—公
菩萨
梁西岔口—护银沟垭口—宽土路【护银沟上/下山口—静音寺—】—护银沟路【—护银沟村—防火站—路面塌方处—护银沟门楼—
普安
寺—护银沟路口】—砂石线【黄土咀观光车站—宽滩路口】—宽滩路【—佛母洞路口—天盆谷路口—宽滩村口】—宽滩村—宽滩大坡(全长约3000米,爬升约750米)【—简易小卖铺—废弃羊圈—宽滩南三岔—林草交界处—孤石—宽滩佛母洞三岔—南台锦绣峰(2485米)(普济寺)】—南台牌坊—南台停车场—石板路—宽土路(来往观光车较多)(中途部分路段可从小路切过)【—气象站路口—经幡林—南台稽查站(查车不检票)(切过)—大南庄
南岔
口】—大南庄村—水泥路—大南庄北岔口—金阁浮空牌坊—石阶路—金阁寺山门—宽土路【—有狗人家(折返)—】—金阁寺东墙外上切—宽土路【—中西台稽查站(查车不检票)—天盆寺—莲花禅寺(北侧上切)—
狮子
窝垭口—】—
狮子
窝【大门(有小卖铺提供补给)—客房(挂单60元/人/晚)—大门(小卖铺处晚餐)—客房(休息)】
(简略版路线,不包含次要地点及特殊路况)
鸿门岩—观音坪—
东台
望海峰(2795米)(望海寺)—栖贤谷顶三岔—古花岩垭口(腰脊小道三岔)—
华坪
垭口(山神庙)—公
菩萨
梁东垭口—山脊静业庵三岔—公
菩萨
梁(约2415米)(水泥墩)—公
菩萨
梁西岔口—护银沟垭口—静音寺—护银沟村—
普安
寺—护银沟路口—黄土咀观光车站—宽滩路口—佛母洞路口—天盆谷路口—宽滩村—简易小卖铺—宽滩南三岔—孤石—宽滩佛母洞三岔—南台锦绣峰(2485米)(普济寺)—气象站路口—南台稽查站(查车不检票)(切过)—大南庄
南岔
口—大南庄村—大南庄北岔口—金阁寺—中西台稽查站(查车不检票)—天盆寺—莲花禅寺(北侧上切)—
狮子
窝垭口—
狮子
窝(晚餐、挂单60元/人/晚)
平面距离:40.2km
累计爬升:1988米
累计下降:2203米
户外助手记录轨迹如上(全部为实际轨迹记录,漂移轻微)。
影像地图局部放大(鸿门岩—
东台
及附近)。
影像地图局部放大(
东台
—
华坪
垭口—公
菩萨
梁及附近)。
影像地图局部放大(护银沟—黄土嘴及附近)。
影像地图局部放大(佛母洞—宽滩—南台及附近)。
影像地图局部放大(清凉寺—大南庄—金阁寺及附近)。
影像地图局部放大(
狮子
窝及附近)。
第一天穿越线路户外助手轨迹(公
菩萨
梁一带山势较为陡峻,有时小路一边就是深达数米的断崖,请驴友切忌盲目跟随轨迹,一切以现场路径为准!)链接:
第二天(2021年7月24日)路线
(详细版路线,包含次要地点及特殊路况)
狮子
窝【客房(结束挂单)—大门】—宽土路【—
狮子
窝岔口—中西台三岔—卧云寺路口—吉祥寺—】—连续走小路上切—中西台垭口(法雷寺头道牌坊)—宽土路—乱石坡—西台客房—西台挂月峰(2773米)(法雷寺)【法雷寺石碑—佛塔平台—法雷寺山门—法雷寺石碑(早餐)】—西
台北
岔口—沙棘丛陡降—小门(铁丝拴住、可开)—宽土路—西来寺(已止单)—水泥路—八功德水—上切松林、草甸—中西台垭口东侧—陡坡—平缓山岭【—水塘—宽土路】—中台翠岩峰(2896米)(演教寺)【—佛塔群—演教寺东偏门—东小门】—陡降—宽土路【—中北台垭口】—上切小路—宽土路【—万圣澡浴池—】—上切小路【—山神庙—】—宽土路【—(午餐)—】—北台大坡(全长约1000米,爬升约180米)【—连续上切小路—宽土路—上切小路—】—北台叶斗峰(3061.1米)(灵应寺)【—叶斗峰石碑—圆碑、三角点水泥定位墩—叶斗峰石碑—灵应寺无垢文殊殿—】—龙王殿—新石板路(来往观光车较多)【—华北屋脊牌坊—】—石板古道—新石板路【—花石岭—】—山脊小道—法云寺(休息)—新石板路【—北台稽查站(查车不检票)】—砂石线—鸿门岩(就地打车30元至五
台山
火车站)
(简略版路线,不包含次要地点及特殊路况)
狮子
窝(结束挂单)—
狮子
窝岔口—中西台三岔—卧云寺路口—吉祥寺—中西台垭口—西台客房—西台挂月峰(2773米)(法雷寺)(早餐)—西
台北
岔口—宽土路—西来寺(已止单)—八功德水—中西台垭口东侧—中台翠岩峰(2896米)(演教寺)—中北台垭口—澡浴池—山神庙—(午餐)—北台叶斗峰(3061.1米)(灵应寺)—龙王殿—华北屋脊牌坊—花石岭—法云寺(休息)—北台稽查站(查车不检票)—鸿门岩(就地打车30元/人至五
台山
火车站)
平面距离:30.5km
累计爬升:1268米
累计下降:1063米
户外助手记录轨迹如上(全部为实际轨迹记录,漂移轻微)。
影像地图局部放大(西台—吉祥寺及附近)。
影像地图局部放大(西台—北台及附近)。
影像地图局部放大(北台—鸿门岩及附近)。
第二天穿越线路户外助手轨迹链接:
时间点
第一天(2021年7月23日)
0:05
北京
站坐上K601次列车【
北京
→
太原
】(正常发车时刻为前一天22:21,晚点104分钟)
约6:30乘坐K601次列车在五
台山
站下车,乘坐发往台怀镇的红色中巴车25元/人前往鸿门岩
7:28鸿门岩
8:03—8:11
东台
望海峰(2795米)(望海寺)
8:45栖贤谷顶三岔
9:06古花岩垭口(腰脊小道三岔)
9:06—10:10泥泞横切小径
10:10
华坪
垭口(山神庙)
10:56公
菩萨
梁东垭口
11:08山脊静业庵三岔
11:36公
菩萨
梁(约2415米)(水泥墩)
12:12公
菩萨
梁西岔口
12:33护银沟垭口
12:58护银沟上/下山口
13:00静音寺
13:02—13:06护银沟村
13:21防火站
13:32护银沟门楼
13:35
普安
寺
13:36护银沟路口
13:43黄土咀观光车站
13:45宽滩路口
14:03佛母洞路口
14:24天盆谷路口
14:37—14:41宽滩村
14:41—16:26宽滩大坡(全长约3000米,爬升约750米)
14:43简易小卖铺
14:46废弃羊圈
15:07宽滩南三岔
15:37林草交界处
16:10孤石
16:13宽滩佛母洞三岔
16:26—16:33南台锦绣峰(2485米)(普济寺)
17:27气象站路口
17:47大南庄
南岔
口
18:04—18:07大南庄村
18:08大南庄北岔口
18:24金阁寺
18:27有狗人家(折返)
18:34中西台稽查站(查车不检票)
18:49天盆寺
19:05莲花禅寺(北侧上切)
20:01
狮子
窝垭口
20:04
狮子
窝大门(有小卖铺提供补给)
20:08
狮子
窝客房(挂单60元/人/晚)
第二天(2021年7月24日)
5:03
狮子
窝客房(结束挂单)
5:07
狮子
窝大门
5:07
狮子
窝岔口
6:03中西台三岔
6:19卧云寺路口
6:25吉祥寺
7:29中西台垭口(法雷寺头道牌坊)
7:50西台客房
7:58—8:18西台挂月峰(2773米)(法雷寺)(早餐)
8:22西
台北
岔口
8:22—8:35沙棘丛陡降
8:42小门(铁丝拴住、可开)
8:51西来寺(已止单)
9:00八功德水
9:00—9:28上切松林、草甸
9:28中西台垭口东侧
9:28—9:40陡坡
9:40—10:23平缓山岭
9:56水塘
10:23—10:34中台翠岩峰(2896米)(演教寺)
10:34演教寺东小门
11:03中北台垭口
11:24万圣澡浴池
11:50山神庙
12:16—12:27(午餐)
12:31—13:02北台大坡(全长约1000米,爬升约180米)
13:07—13:30北台叶斗峰(3061.1米)(灵应寺)
13:31龙王殿
14:05华北屋脊牌坊
15:17—15:30法云寺(休息)
16:41鸿门岩(就地打车30元/人至五
台山
火车站)
约17:30抵达五
台山
火车站(永宏快捷酒店开钟点房88元/间)
22:54五
台山
站坐上K604次列车【
运城
→
北京
】(正常发车时刻为22:49,晚点5分钟)
游记正文
五
台山
为
中国
北方佛教名山,因有五座主要山峰,峰顶平缓成台状,且均修筑有大型寺院供奉文殊
菩萨
各相而得名。一方佛国净土,百座古刹星罗,万境信众簇拥——走入松林,视野陷于逼仄,佛语隐然自莫名之方向呢喃——阴影所代表的,不是恐惧,而是温暖;踏上草甸,天光豁然开朗,佛堂骤然自咫尺之前方呈现——天王殿的燕子,如如不动,静待翩跹。驴友们从未见过一山,其阴气如此之浓重——北台以上,云霭,似是亘古未散,林雾乍起,寂静降临,红尘,即在山鸟幽鸣的树尖,似是很远,却宛然在每一处角落纠缠;驴友们亦未见过一山,其阳气如此之通明——南台之巅,灯火,可容鬼神流连,杖尖轻响,行者忽至,烟香,尽在异信徒们的身边,所谓彼岸,只不过是鲜花点缀的草甸。一山宏大何如?莫过于
紫云
凝聚而成的佛掌,随山寺晚钟回响深涧,拂落日暮晚霞如血,仅在刹那之间。一山逼仄何如?莫过于栖居伽蓝脚下的黄牛,当红墙内外吟唱箴言,呆木被解读为沉思,往往只需一眼。朔夜黯黯,注目于鹰隼筑巢的
狮子
窝塔顶,朗朗青天,纵是渺远,却有星河璀璨。盛夏炎炎,伫立在雾海翻腾的澡浴池檐下,茫茫群山,虽是无限,亦有清凉相伴。若用三字来概括五
台山
,放眼北台以北,行者之脚印疏落之处,亘古之寒冰积存之地,“生陷狱”,可谓是再合适不过——“上耸悬崖,下临绝涧,黑云四蔽,冰雪拥身”,叠叠巉岩,艰难无边,当一切生机陷入人间地嶽,了无光明寄托之时,信念向虚无中的迸发,已成必然,因此便有了古人在无路之处的祈祷,因此便有了今人在涕泗横流中的诵念。文殊显灵,云开雾散,好运加持,白兔忽现,绝境之中信者之重生,固然令人赞叹,万险之上金身之不灭,固然令人惊羡。但驴友们始终坚信,那六月飞雪中欢腾的白兔,方才是那文殊
菩萨
尚未降生之时、一座真实的五
台山
,赐予行者们最好的答案——即使身临千难万险,生机之迸发,希望之建立,也本不需要借助于虚无中萌生的信念——任双足接触绝壁巉岩,在皮毛深处烙下疮瘢,通体疼痛时,方知黑崖风雪难侵之刚劲,任耳鼻亲近风刀霜剑,于热血竭时凝成冰寒,欲望斩断处,方知冰雪纤尘不染之纯净,使美的享受勾连于一切体验,以游历者之身份徜徉地嶽,以欣赏者之目光审视天险,当美丑之概念,被天生拥有其赋予权的生机强行扭转之时,所谓“生陷狱”,不过是“狱陷生”——生机享受美的又一处乐园罢了。总而言之,五
台山
,一山千面,既有须臾之间建立的佛堂,亦有亿万年前形成的残岩,即使穷尽一切箴言与佛典,一山所要传达的意志与信念,都是完全难以解释得清,驴友们所能做的,不过是信任一切感官,尽量避免在如此山川形胜中引入虚无,对所能察觉到的一切,充分得有所感罢了。
五
台山
坐落于
太行山
区西部,地形经
阜平
、龙泉关一带山野次第抬升之后,峰岭迤至
山西
忻州
境内时,已是达到了相当可观的海拔,在未受塑造出滹沱河谷地的深长断裂影响之时,创造出海拔普遍在2000米以上的五
台山
山地,可谓是自然而然。其中,北台叶斗峰海拔3061.1米,是为五
台山
最高峰,同时也是
太行山
乃至整个华北地区之中,唯一触碰到三千米以上天空的大地所在。而即使是台怀镇所在谷底,海拔也普遍在1500米以上,与
北京
境内令多少驴友心惊胆寒的清水尖、髽鬏山几乎位于同一水平面上。由于海拔较高、地形复杂,五
台山
山地之气候,与周边地区存在明显差别,农历六月,华北大地已是彻底笼罩于三伏酷暑之下,五台之巅,山岚之中却是颇有一分清凉,最高气温仅在20℃上下,因此,五
台山
自古即有“清
凉山
”之美名,是为盛夏时节华北地区之避暑胜地所在。同时,由于五
台山
森林、草甸广布,植被覆盖率较高,蒸腾水汽较多,且高大山体迎风一侧水汽抬升冷凝强烈,此带山地,尤其是五台所在的山脊附近,七月盛夏时期,山雾普遍较为浓重,能见度多不足百米,难有开阔视野,同时阵性降雨频发,降水量较山下明显较大,易发生山洪、泥石流等次生灾害,驴友可通过留心临近天气预报,尤其是ECMWF、GFS等气象数值预报,携带雨衣、雨靴、防水头灯、手机防水套等防雨装备,减少在强降水
后沟
谷中徒步,灵活规划行程路线,以此尽可能降低降雨对驴友行程的影响,而在天气相对干燥的初夏或者初秋时节,此状况或应有明显改善,是为前往五
台山
徒步穿越之最佳时节所在。至于其他季节,台顶除却七八两月以外,夜温低于零度,都有降雪可能,即使是在山脚繁花盛开之时,山顶尽是风雪冰寒,也是丝毫不必意外,防风防寒,是为驴友当务之急。而在冬季冷空气来临之时,十级狂风、零下三十度低温,环境严酷如雪山极地,亦如家常便饭,唯有携带雪山攀爬保暖装备,驴友方可在如此之阿鼻地嶽之中,勉强挽回一丝温暖,若无充分准备,2020年12月冰雪朝台路上,陨落之生命,即为前车之鉴。
得益于五
台山
作为文殊
菩萨
道场的特殊地位、平缓柔和的山势、阔朗舒展的草甸、佛教僧侣与信众的虔诚之心、景区有所加大的开发力度、以及驴友脚印的不断增多,五
台山
一带,从台怀古镇中飘散的烟尘,到公
菩萨
梁上静谧的松林,大街与小路交织,车道与野径纵横,已是形成了多条清晰成熟的穿越路线,可供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游客及驴友加以选择。其中,五台连穿路线,因佛教色彩最为浓厚、据称可以换来五百年之修行,又能登顶包括华北最高峰——北台叶斗峰在内的至少五座山峰、可满足驴友向高向远的飞扬之心,且大部分路段均位于山脊、视野开阔、风景优美、空气清新凉爽,更可避开五
台山
景区外围所设的检票口、性价比较高,加之其长度相对较长、爬升相对较大、难度相对较高、可作为眼光不局限于五台之驴友的拉练选择,而沿途的村庄与寺院可提供包括饮食与住宿(寺院住宿称“挂单”)在内的周全服务、可为驴友们免得重装扎营之苦,一般被认为是五
台山
最为经典、也最为热门的穿越路线所在,素有“大朝台”之称。而“大朝台”路线,因行走方向不同,亦有“顺朝”、“逆朝”之分,其中,经典“顺朝”路线多从鸿门岩出发,向南登顶
东台
后,沿
华坪
垭口—公
菩萨
梁一线之山岭,一路穿越至台怀镇南侧护银沟中,自佛母洞升爬至南台,随后沿景区开辟行车宽土路及原有朝台古道,一路向北,拉抽屉登西台,尔后经中台、北台跌宕,并最终由北台返回鸿门岩,完成闭合环形穿越路线,因合乎佛教所言圆满之意,且轨迹有菩提叶之象形,最为佛信徒所推崇。经典顺朝路线全长约为70公里,总爬升与下降均在3000米左右,强度相对较大,且
东台
—
华坪
垭口—公
菩萨
梁—护银沟一带路况相对较差,难度相对较高,除有越野跑经验的强驴可完成“大五一日顺”之苦修以外,大部分驴友均是只能在两到三天内走完。需要注意的是,由于近年佛母洞与金灯寺之间景区门票稽查站的设立,除却虔诚信徒及部分金钱宽裕者之外,为节约开销,从白云寺到金灯寺一段路,驴友多选择自其北侧宽滩村绕行,而宽滩村南上南台顶的大坡,需在三公里路程中爬升约九百米,是“顺朝”穿越路线中绝对的难点所在,对于一天之内从
东台
、公
菩萨
梁迢迢赶来的驴友,在体力接近枯竭的状态下,更是如此。当然,对于时间较为紧张、体力相对一般的驴友而言,也可以选择将
东台
至护银沟一段省去的“C”字形顺朝线路,强度相对较低,即使是极少亲近山野的弱驴,两天完成也是难度不大,不过若是从白云寺上山,无论从北侧的砂河镇(即五
台山
火车站所在)还是从南侧的石咀镇赶来,都是免不了经过五
台山
景区分别设在柏枝岩与南梁沟口的收费站,付出168元门票的代价,几乎是必然。至于经典“逆朝”路线,则是自鸿门岩出发后,拉抽屉登顶
东台
,返回鸿门岩后沿花石岭登顶北台,向南跌宕过澡浴池后登顶中台,随后再拉抽屉登顶西台,最后沿景区开辟行车宽土路及原有朝台古道,一路向南,登顶南台后转东自佛母洞下山至白云寺处,完成一“C”字形穿越路线,全长约50公里上下,总爬升不过2000米,强度相对较小,路况相对较好,山势平缓无任何难点,且大部分路段均位于五
台山
佛教气氛浓厚的精华地带,补给充足、可供挂单的寺院众多,被驴友推崇为五
台山
之首选路线,户外经验较丰富、体力较充足的驴友可在一天内走完,没有任何户外经验的弱驴、甚至是孩童在两天内走完也是毫无难度,因选择驴友远多于环形顺朝路线,一般驴友所言“大五朝台”,实际大多所指即为此“C”字形逆朝路线。自金灯寺与佛母洞之间的检票点设立起,逆朝驴友亦多选择自南台向北沿宽滩大坡下山至宽滩村,绕过金灯寺—佛母洞—白云寺一带,但即使这样,由于逆朝终点位于五
台山
景区收费站内部,对于乘车出山的驴友而言,在经过收费站时,亦不能如走环形朝台路线的驴友一般,彻底规避检票之风险。当然,对于体力较为充裕、时间较为充足、又无佛教有关的祈愿的驴友而言,沿“C”字形逆朝路线行至宽滩村后,经护银沟、公
菩萨
梁、
华坪
垭口,升爬至
东台
后,返回鸿门岩处,走逆时针环形路线,也是无妨,强度与经典顺朝路线相差无几,难点主要集中于护银沟—公
菩萨
梁以及
东台
南侧的陡峭上坡处。除上述两条经典朝台路线之外,另有将古南台、插旗台、大黄尖(古北台)三座山峰与常规五台一同穿越的“八台连穿”路线,强度更大,非强驴不可经此历练,亦有仅穿越东、北、中、西四台的“四台连穿”路线,省去了与五
台山
精华片区相距较远的南台,强度较小,老少咸宜。综上,若是忽略天气、行走时间等因素,上述穿越线路强度可作如下排名:八台连穿>环形顺朝≈环形逆朝>“C”字形顺朝>“C”字形逆朝>(
东北
中西)四台连穿。本次行程中,驴友考虑到天气相对较好,且体力较为充沛,暂且选择经典环形顺穿线路行走,在两日内走完,视实际行走时间选择在大南庄村住宿(一二天路程分配35km+35km)或者在
狮子
窝挂单(一二天路程分配40km+30km)。
五
台山
山地面积广大,周边上山口较多,包括北台与
东台
之间的鸿门岩、北台
西北
侧的大东沟村、西
台北
侧的禅堂村、西
台南
侧的大草坪村、西台与南台之间的清凉寺、南台西南侧的大坪村、南台以东的白云寺、公
菩萨
梁以西的护银沟村等,其中,由于正好位于纵贯五
台山
地的砂石公路线上,易于抵达,鸿门岩与白云寺,是为驴友穿越五台最为热门的两处上山口。而对于自
北京
出发、公共交通出行的驴友们而言,因五
台山
火车站位于五
台山
以北滹沱河谷地里的砂河镇上,与之距离最近的鸿门岩,是为首选。自
北京
去往五
台山
的火车,现今一天共有两趟,分别是下午17:12自
北京
站发车、凌晨0:07抵达五
台山
站的K603次,以及晚上22:21自
北京
站发车、清晨4:44抵达五
台山
站的K601次,卧铺票价均在100元上下,因与常人生物钟较为吻合、火车卧铺上更容易入睡休息,前往五
台山
的驴友多在其中选择后者,即K601次,亦为此行驴友之所选择。意外的是,本次行程中,因京原铁路途经的
房山
张坊、十渡一带发生短时强降水,驴友所乘坐K601次晚点104分钟发车,直至早6:30左右方才抵达五
台山
站,计划时间被迫缩减,给驴友们的两日穿越行程实在带来了不小的赶路压力,尤以第一天为甚。至于从火车站所在的砂河镇去往五
台山
一带,交通则是较为便捷,有红色中巴车(车体侧面标有“五
台山
”三字)25元/人可去往鸿门岩、台怀镇方向,发车时间与火车到站时间衔接紧密,人满即走,可提供包车服务的私家车同样较多,价格在30元/人左右。需要注意的是,若乘坐公路交通自火车站去往台怀镇、白云寺等地,会在柏枝岩经行景区北门收费站,驴友或无法避免168元/人的景区门票。自北门以外的鸿门岩下车,则是无此风险。鸿门岩位于
东台
与北台之间的砂石公路垭口之上,海拔已在2500米以上,前往
东台
、北台均无较大爬升,对于初识清凉宝地的驴友们而言,对海坨山销魂坡、灵山下马威之恐惧,在此或已是不必。初至佛域神岭,幽岚飘散之处,有绿草如茵,佛光显圣之地,有牛群暗涌,天宇延展尽头,有云海飘渺,山籁凝滞之时,有木鱼叮咚,五台迭起之盛景,自密林的逼仄中骤然舒卷,一瞬间的欢呼之后,请驴友们适应这惊叫之中略有些吃力的双肺——在此后的穿越行程中,若无云雾搅扰,此时感官中的一切美景,将会成为常态。鸿门岩南、西两侧分别有
东台
、北台稽查站,但仅起到阻拦无关社会车辆登台使用,检票之虞,在此全可不必。
从鸿门岩爬升去往
东台
的穿越路线,驴友大致可有两种选择:沿景区开辟行车宽土路盘绕上山,或者走草甸间的朝台小道直拔冲顶,前者距离较长、坡度较缓,后者距离较短、坡度略陡,对于日间行走、心肺适应中低氧较快的驴友们而言,刚开始上山、体力近无消耗,选择后者登顶
东台
几乎是没有任何难度可言。爬升途中,碧空澄澈,清风微寒,芳草蓊郁,野花绚烂,前有黄牛一二,后有行人六七,如此佛国净土,陶醉与徜徉中,金莲花蕊中簇拥之山蝇、遍地牛粪染脏的登山杖尖、远山云霭之下氤氲不清的边城烟火、身后兀然一声将审美彻底搅乱的“阿弥陀佛”,即是那穿行于万美之中的驴友,在将山野中的一切意志艺术化的旅程之中,强行捏造而成的、为数不多的遗憾。同时,这也是那初至五台之驴友,未识那山野之全貌——雾海以下的迷茫之境、空洞之境、虚无之境之时,对于此山最为投入的审美之所发生之处。爬升二三百米,有蓬岛瑶台遗世独立于天光云影之中,最后一丝淡雾散尽之后,自穹顶劈砍下来的金光,亿万天神之所护佑的佛阁,即为此行首座山峰——海拔2795米的
东台
望海峰之所在,位居五台之左,天海、云海、山海、
东海
,四海横绝,尽可瞰之,故以得名。驴友登临绝顶,环望万山,八方云蒸霞蔚,正应此名。
东台
顶端之寺院,因山之名,称“望海寺”,有笠子古塔高高矗天,有那罗延洞幽幽遁地,香火于清风深邃处长燃,佛音在九天至高处不断,驴友步履匆匆,深自缄默,唯恐会搅扰满山生机酣眠,信众形影纷繁,万口呢喃,恨不得再向大雄宝殿投去一眼。望海寺为五座台顶中规模最大的寺院,可为驴友提供挂单、餐饮等服务。寺边狐狸较多,无精打采,形销骨立——并非茹毛饮血之野狐受空门戒律之感染、自断饮食以祈得来生牛马之转世,而仅是善男信女放生的所谓“灵狐”罢了,前半生多在养殖场中度过,适应环境能力极差,全部食物仅是从香客手中讨得,甚至那对来生的期待,都在万亩草甸前踯躅的步履中磨灭,待到古刹石砖缝隙间的野菊花倏然绽放、初雪轻盈飘落佛堂与金阁之日,即其本已微寒之凉血在冰霜中凝绝、死亡之盛大节日降临之时。彼时之香客,将不必为之哀怜——对于生自逼仄囚笼中的生灵而言,既然审美未在广阔的天地间标定其归属,禀赋之生机因无处迸发而彻底崩坏,在长久的囚禁中陷入虚无,空令一副有所感官而不知何用的躯壳,白白禁受痛苦,及早在满天风雪中给它一个圣洁的销毁,为终生斑驳的皮肤套上一层雪白色的外衣,给它文殊
菩萨
在虚无之境中的加持——一个终生向往虚无的生灵莫大的恩赐,已是“灵狐”幸事之极致了。而对于今日与其一面之缘的驴友们而言,给它们空洞的渴盼目光,一个迅速远去的背影,令其不属于生机的垂涎,蒸发为掩没万山的冷雾,已是驴友善事之极致了,至于兽袭之危险,驴友们则是大可不必担心。另外,由于望海寺高踞于望海峰顶的巨型人造平台之上、仅开放北侧作为出入口,对于走顺朝路线的驴友们而言,往往会在
东台
南侧的下山路上遇到不小的麻烦,查看参考轨迹,可见沿东
台东
侧的阶梯步道直下那罗延洞、或者走宽土路或环绕或下切南侧护坡,二者均可选择,本次行程中驴友暂且选择后者。露珠夹杂之臊臭,在圣域神光的阴影中扑面而来,五彩缤纷之垃圾,被善男信女自净土打入凡间,护坡诡异之色彩,在文殊
菩萨
视线之外疯狂滋长。要说有何绚烂,渣滓与乱石交界之处,孑然兀出的野石竹花,已是楚楚动人,在花蕊间翩然起舞的蚊蝇,已有勃
勃生
机——当驴友们远离佛光之护佑后,终于是在此看清了一个超乎圣境之外的五
台山
,那自天地降生之日起始的本来面目——毫末细花,得有枯荣,以朔风中残碎之粉齑定义此时向阳绽放之欢愉,相较于禅堂中亘古避风避雨的神像,何其绚烂?微凡小蝇,得有双翅,翱翔于花草之五彩以强化自身之生机,相较于香炉边兀然呆立、生机细弱的所谓“灵狐”,何其幸运?只有在这五
台山
上,一切莫名之道德被广阔的天地与热烈的阳光打入虚无,生机成为了衡量芬芳与绚烂的唯一标准,当驴友们凝视这蚊蝇之时,联想到的,将会是那六月飞雪间欢腾的白兔,以及那绿野更绿处的前路,而非尺寸浊秽中涌动的蛆虫。所谓“佛国净土”,其注解或许便在于此。
从
东台
去往护银沟垭口的穿越路线,因地处最为热门的“C”字形逆朝路线之外,行走驴友较少,此路段路况相对较差,以羊肠小道为主,沿途村民养殖黄牛众多,牛粪与泥土混合,前期连日降水过后,泥泞的小径上,粪水与泥水交融,在部分蒸发较弱的阴坡之上,更是尤其如此,驴友需小心谨慎以防滑跌,至于在一山悠闲的老牛注视下,落得一身清香之窘境,则是全然无法避免,但与此同时,此段路因缺少旅游开发之荼毒,也是此行风光至为绚烂的路段所在,失魂落魄的驴友,想要寻找安慰?将狭仄的目光从泥泞的小径上挪开,移入那青山暖阳之下,天地万物,已是全为安慰。将纷乱之内心自肮脏的裤腿上解脱,投放到森林草甸之中,山川草木,已然皆成
平和
。此段穿越路线,以古花岩垭口、
华坪
垭口为界,大致可分为北、中、南三段。从
东台
南侧矮墙上的豁口中离开,重新踏上那柔软的土地,自此直至古花岩垭口,即为北段,小径与山脊线大致重合,奇花异草在隐隐喧嚣声中铺展开来,本应是此行之精华段落所在,只可惜方才刚在
东台
俯瞰云海的驴友们,下降到云海内部以后,仅得有浓雾为伴,视野不佳,也算是为方才绝顶上波澜壮阔之盛景,付出了应有的代价。北段路线沿途,有多条参考轨迹右转下切草甸去往庙沟村、清凉社村一带,今日已不在驴友行程范围之内。陡降至古花岩垭口,路线旋即进入中段,驴友将有两种选择:沿山脊小道跌宕而行,或者从山脊西侧的横切小径旋绕至
华坪
垭口处,考虑到此时能见度极差,山梁上本来的视野优势几乎荡然无存,为节省体力,驴友们在此暂且选择爬升较小的后者。横切小径上,泥泞湿滑,粪水遍布,草木丛生,衣裤沾湿,并无预想中的轻松舒畅,至于风景,莫过于自牛粪上叮咚的清溪,山籁从浊秽间唱响,一时之间,清浊,已然难以分辨。需要注意的是,山脊西侧的横切小径,并非仅有一条,而是多条高低叠层分布,驴友可根据实地路况自由选择。
华坪
垭口,是为
东台
望海峰到公
菩萨
梁之间的山脊最低点,亦是
西北
侧清凉社、铁瓦寺一带去往东南侧
华坪
一带之通途越岭之处,当地村民于此修筑一山神庙以寄托敬畏之心,可见其步履之纷繁,自
华坪
垭口开始,横切小径与山脊小路汇合,一同向西沿山岭奔往公
菩萨
梁、护银沟垭口方向,路线同时进入南段。南段路线位居山脊,排水较好,山径不再泥泞,正午云开雾散,露珠散作缕缕清风,路况确有改善,但因峰岭跌宕起伏,强度相对北、中两段明显较大。至于风光,除却阔朗的天云之下叫不出名字的莽莽群山、疲惫的行者抵达一山头后骤然加大的山风、天际线尽头疑似为北台的高地之上仍未淡去的雾海、林荫最暗处隐然激荡不息的山涧溪泉以外,山脊阴坡上广袤幽邃的松林,是南段路线上的一大特色。习惯了坚硬的岩石与湿滑的粪水之双脚,直至踏上旧年吹落之松针铺展成的地毯上时,终于对五
台山
之柔软有所领教,赶路中的身形,在树干交织成的迷宫中三步两步闪转腾挪,衬出的并非驴友之敏捷与灵巧,而仅不过是时间的受支配者、未来的受支配者,在正要被满山生机唤醒的灵动之心所支配时,那一副刻意逃避自身本质之渺小罢了。松林与松林交界之地,逃避与逃避休止之处,山海翻腾的长浪之巅,有少许峻气缓然凝固,此即为此行途经的第二座山峰——公
菩萨
梁所在,实测海拔约2415米,较之五台明显较低,山顶草丛中嵌一水泥墩,其上有何标记已是辨识不清,不知是否为象征着三角点的水泥定位墩标记。公
菩萨
梁北侧为高大松林,视野不佳,仅南侧半圈视野开阔——遐望而去,
华坪
沟一带可见刀峰尖岭争相刺天,与五台之平漫形成明显对比,而五台摩天之基石,或许便在于此。自公
菩萨
梁继续西行,再经少许跌宕,小径离开岭脊,急转向南,下降至宽大平缓、有三两老牛歇息的护银沟垭口处,南段路线也便就此结束,自垭口右转向西下山,即为去往护银沟、白云寺、宽滩方向的正确路线所在,垭口左前方另有小道奔往老公峰北麓的娑罗树,相传为五台佛国之圣境,对于仅以徒步赏景为目的,且时间较为紧张的驴友而言,为避免意义不大的拉抽屉和时间消耗,或应不必一走。
自护银沟垭口去往宽滩村的穿越路线,以护银沟村东侧的静音寺为界,大致可以分为东西两段。东段路线自山脊垭口下山至山涧溪谷,坡度略陡,好在得有众多前往娑罗树朝圣的信众加持,路况极好,沿途经幡密集,无寻迹之困难。因大部分段落处于松林、幽谷之中,视野较公
菩萨
梁所在山岭明显较差,沿途并无太多风光可言,那经幡华彩间四溢的清香,那林荫尽头处回转的清影,大多仅是与方才所走松林无异。因五
台山
前期降水量较大,山溪普遍涨水严重,早春林下碎冰在暖阳下融成的细水,疾风骤雨裹挟湖海愤然抛洒之后,今日宛然已有怒涛之形,唯有黑崖险峻之处,青苔上飞溅的浪花,不似洪流般浑浊,反而依旧有如清晨草叶上的露珠般清澈,激流之本质,五
台山
之本质,即蕴含在这纯净的点点滴滴之中。山溪至为汹涌之处,有新刹名曰“静音寺”,乍听起来,何其讽刺?细细思索,却是何其恰当?——雷音寺,往往深藏于密林极幽处、市声极静处,唯有在连山雀都倦怠了啁啾的午后,本委身于尘嚣的身体凡胎,方得以在极致的沉寂中,听到千米以上微风之细语,闻见万里以外闷雷之合唱,并以沉默之姿态,还天地以代表人类的盛大回响,实现凡人与天神之间的交流。静音寺,常常显露于惊涛极怒处、乱语极鸣处,唯有当一切感官与身体皆欲受命于外物之时,本潜隐于内心深处的神性,终将在极致的喧噪中,保持飞升至天空中的思想永葆金刚不坏,支配隐遁向虚无中的生机在创造中兀自澄明,同以沉默之姿态,完成神性对兽性的自我克服,迎接本植根于自我的神明之降临。新刹之寺名,颇有些深意,只可惜今日尚未建设完成,神佛在怒涛边显圣,至少在此时尚难有幸目睹。古道山径陡降至静音寺处,与沟谷中的护银沟路汇合,线路随即进入西段,自此直到宽滩村,路况皆为水泥路、柏油路,坡度极其平缓,没有任何难度可言。绝岭仄谷之上的神明,本已飘飘欲降,行至所谓圣域至圣处,却是反过来为圣气所打压,见此处之山野、此处的人群之中,本已有神占据,为守护神之为神,只得回返于远山天际之上,以一抹比暗墨更暗之云朵,重新向包括圣气在内之万物,展示以天之为天的威严——佛祖本是终生致力于虚无之境,在宝殿之上却以正襟危坐示人,与之何异?告别山溪之驴友,神性既已被再次潜藏,身心回返到今日远行八十里的实际目标之上,于是,赶路,便成为西段路线之上,唯一之主题。沿途未见景区工作人员检票,对于走朝台路线的驴友而言,无论顺逆,尽量避免从佛母洞南侧的门票稽查站以及大南庄村西侧的景区西门进出即可。对于体力不佳,或者时间紧张的驴友而言,除却徒步行走之外,在此另可选择从护银沟村打私家车到宽滩村处。护银沟村、黄土嘴村、宽滩村均可提供饮食补给,部分农家院可提供住宿。值得一提的是,宽滩村南侧,烟尘即将在满山草木中散尽之处,令每一位远行者心惊胆寒的宽滩大坡升起之地,却有老妪以简易窝棚经营的一处小店,卖瓶装水、沙棘汁、可乐等补给,价格不高,文明边缘处细弱的人语,是市声还是清音,驴友们已是难以辨认。
沿单调无味的水泥路行至宽滩村,左转向南,林草裹挟云霭向穹顶升腾之处,即为此行最大之难点——从宽滩村直到南台锦绣峰的宽滩大坡所在。在短短3000米的路程之中,爬升竟有750米之多,常年游历于大西山的驴友,或许会不自觉以之与阳
台山
、萝卜地东麓的升爬相比,有所不以为然,但实际上,由于宽滩大坡上的小径近乎于直拔,没有驴友喜闻乐见的“之”字形回弯,且本就不宽裕的体力在之前四十里地的路程之上已被严重消耗,艰辛,自是不必多言,对于今日之驴友,属于宁静与缓慢的神性被迅疾的脚步和飞速的心跳不断压抑,赶路既已成为唯一的目标以及心灵由单调中挣脱的唯一手段,苦痛,更是尤其如是。宽滩大坡,以植被为划分,可分为下、中、上三部分,下部坡度较陡,植被以广袤之草甸与凌乱之山岩为主,视野相对开阔,只可惜,对于近乎被汹涌之山海压倒的驴友而言,双眼始终在精疲力竭中呆望向地面,再开阔的视野,都难以被明亮的目光与旺盛的生命力转化为风光,于是,单调一反常态地从逼仄之峡谷延绵到阔朗之岭脊——并非所见之单调,而仅是内心之单调罢了。想要将这种单调消除?不妨再多走几步路,走到体力与精神一同抵达极限之时,对单调之关注被浑身之痛楚彻底消除,所谓单调,便也是无谓。曾有驴友介绍一种方法,躺倒在温暖柔软的草甸之上,全身心投入于阳光的转变与浮云的流动之中,以解肌肉之疲倦与精神之紧张,方法或许可行,不过仅是在三两春秋以后,旧日清新洁净的仙境花园,便已被满地牛粪覆满,连找一处了无蚊蝇的顽石都是堪比登天,躺倒,便更是难以实现。至于宽滩大坡中部,植被则以繁密幽邃的松林为主,坡度最陡,视野同时也最为逼仄,南天残阳夕照之处,一团浓雾偶然飘飞而至,压上的昏暗,向行者迷恋于地面的目光莫名袭来,骤然的恐惧中,就连多日之无风在林下积攒而来的清香,都已是难以寻觅。眼前的经幡之上,诡秘的文字隐现有微光,本是引导着信众在虚无中寻觅幸福,此时却照亮了驴友们现实意义上的前路,远方的山谷之内,返家的黄牛沉闷以回响,本是呼唤着幼崽警惕那可能即将降临的暮雨,此时却唤起了驴友们心中长久压抑的
平和
——正如荒野迷径上的受困者,在获救之时完全不会在乎救援者之身份;钢筋混凝土中的囚徒,在阴暗墙角中看见一株细草之时,完全不会苛求细草之绚烂芬芳一般——当生命成分被非生命成分玩弄于股掌之时,本掩藏于音色之下的万物,终得以回归于本质,声音与婉转与色彩之华丽已是不再重要,只要是生机,无论其存在形式与迸发方向有何差异,都是困境中的难友,也是唯一的希望来源之所在。正因如此,宿敌以其不懈之抗争本身扭转为新友,驴友们本已灌铅般沉重的双腿,却是得以在这两天里最大的艰难之处,重回以力量。走出林海,重返草甸,自此直到南台锦绣峰山顶,即为宽滩大坡上段,相较于下中两段,坡度明显减缓,强度明显降低,与从佛母洞上来的传统朝台路线汇合之后,路况亦有明显改善,凝视着若即若离的天穹上飘渺的殿宇,直至佛光逐渐成为现实,倾听着或静或噪的山籁中隐现的人语,直至信众次第摩肩接踵,即为此段湮没于高远的路途之上,驴友之唯一所察所感。与此同时,破碎的经幡、远方的牛鸣,似乎是同时丧失了存在,当异于生命的神明稍稍收敛其威严之时,升爬者对神明之位的觊觎,便又是难以避免,当目光再一次为天际抬起、脚步再一次为远方迈出,新友被寄予于非生命存在的目标重新扭转为宿敌,片刻中止的疲倦,即是从此时重新开始。若无神明之威严引得生命源自自身之拯救,如此之疲倦,将只能也必须以非生命之方式结束,而在全部结束方式之中,驴友们最为期待、同时又最为惧怕的方式,莫过于抵达——终结身体之疲倦,以迷雾中依旧激昂的呐喊取代花丛上仍然扬起的目光,峰顶石碑上那几个曾令驴友们日思夜想的红字,可是何其火热?喉咙终有疼痛,呐喊终有尽头,随远山最后一缕回音,消散于云霭之中,信众虔诚之叩拜中隐匿的市声,再度入耳,本栖居于此的神明,遁往更高更远的天际,将赋予其宝座的神性一并撤销,石碑与红字,顷刻暴露其本质,寒风与冰凉,是给神明之觊觎者留下的唯一礼物,只可惜,每一次神明的逃离,只在身临其境时才能凭感官证明其发生,而每一次抵达,并不代表着目标之实现、迸发之极致,却是恰恰代表着目标之破碎、迸发之终点,也正因这一点,雾海上的漫游者,将不会在神明曾经所居之地多加停留,而是在片刻静默的伫立之后,从雾海彼岸再度发现那清音,向着神明遁去的方向继续前行。宽滩大坡顶部,神明曾经所居之处,即为此行驴友登顶的第三座山峰——南台锦绣峰所在,山顶有普济寺作为地标,海拔2485米,在五
台中
虽属海拔最低,但因其独立于
东北
中西四台组成的高原之外,视野反而是更为开阔,同时因其更亲近于大地,绝顶和风中的花草,也是更加纷繁,锦绣峰之“锦绣”二字,即是由此而来。而今日之锦绣峰,原本是奇花异草绚烂的舞台,此时却已成为雾海流云纵横的天下,没有任何视野可言,不宜久留。南台西南方,另有一山孤兀成峰,海拔较锦绣峰稍低,是为旧时之南台顶所在,故名“古南台”,有云集寺坐落其上,寺后的覆钵式佛
塔塔
林,亦是五
台山
地间的奇观之一,但因偏居朝台路线以外,且此行时间较为紧张,驴友在此并未探访。
从南台锦绣峰去往
狮子
窝的穿越路线,以大南庄
南岔
口、金阁寺为界,大致可分为南、中、北三段。自南台至大南庄
南岔
口,即为南段,路况以景区开辟的车行宽土路为主,局部可沿小径切弯抄近道,与南台以北向中西台延伸的山岭大致重合,坡度较为平缓,相较于方才的宽滩大坡,已是几乎没有任何难度可言,长距离徒步行走之后,足底磨出的水泡,是那勉强得以放松的身体,唯一的痛楚所在。当然,南段路程上,驴友之痛楚,绝不仅限于此——高凌摩天巨岭之上,本应有阔朗之天地作为驴友一路艰辛之回报,但神明之疆界既然随驴友脚步之接近而逐步后退,所谓神域,便也是永无抵达之时,而只能依靠于神明赐予的回报,也便是只能在无限远的前方实现。就这样,雾海仍未散去,穹顶还是紧锁,天神归往何方?驴友仅能从迅速黯淡的天光之中,察觉到夕阳之西沉。在宽土路边、泥点飞溅之处、连年之尾气熏陶之地,驴友们偶尔能在观光车轰鸣间隙的片刻宁静中,发现三两紫花的踪影,或许是石竹从那远古时代中新生之遗老,或许是鸢尾借旅游开发之东风拓展之领地,有雾海分隔,驴友难以辨清,随又一辆观光车飞驰而过,一切分辨,却已是了无意义——雾海上的漫游者,神明之追寻者,天地之共鸣者,其弦外之音一定是孤独与沉默,倘若有第三者之目光、与烟尘中的喧嚣搅扰,流浪山野的疲惫者、文明尽头的迷失者、满身牛粪的落魄者,便成了驴友们仅有之形象,于是,重新踏上前路,佯装为疲惫中的振奋者、迷失中的信仰者、落魄中的远望者,即是驴友们唯一之选择,就这样,雾海上的漫游者,仍是雾海上的漫游者,但前后两者之间,却已经有了本质上的区别——前者是由绝对之真诚产生的、属于自然之神明的人,而后者仅是由佯装之虚伪导出的、属于人类之文明的人罢了。驴友们的信念寄托于自然;游客们的信念本也系挂于天地,但因暴露于众目睽睽之下,深陷于文明之内,不得已而将信念委于烟火缭绕之处;朝圣者以其过人之智识,发现了自然与文明皆了无意义的虚无本质,遂将信念投之于虚无之境中的造物——五
台山
上的行人,同样的装束之下,三种截然不同之心境,即在于此。专心于雾里看花的驴友,本属于第一类,经车水马龙叨扰之后,无奈伪装为第二类,而长途跋涉近七十里山路之后,此时之行者,反倒是与农家磨坊中的老驴颇有几分接近——身心俱疲,一切捕捉美之目光,都已在几近耗竭的体力中丧失,与自然之神明共鸣,便更是无妄,支撑行者迈出下一步的,已不再是对遁去之神明之不断追寻,而仅仅是预设好的那一个不得不完成的目标罢了。言归正传,路过五
台山
气象站过后,继续北行,随海拔之降低,岭脊之植被逐渐由草甸转变为松林,再现之经幡掩映之处,隐匿有南台稽查站,只阻拦无关社会车辆经行,对徒步穿越之驴友并无影响,若还是担心,则可选择自其西侧抄近道的小路切过,稽查站西侧,抄近道的小路与宽土路交叉之地,即为大南庄
南岔
口,自此直行向北下山,是为去往大南庄、金阁寺方向的中段路线所在。此段路路况与方才所走抄近道小路类似,多为松林中的野路,宽阔平缓,难度不大,沿途经幡遍布,迷路风险较小。沿山腰宽土路、柏油路去金阁寺,相较于此行所走中段路线,路况更好、爬升更小,但因中途经过五
台山
景区西门,检票风险较大,一般不为驴友所选择。沿中段路跌宕至低点,驴友可经大南庄村,规模虽然有限,但因恰巧位于鸿门岩出发的环形朝台线路中点,且饮食不必遵守寺院中的清规戒律,村中的农家院,是五
台山
朝台、尤其是两日顺朝路线上最为热门的过夜歇脚之处所在,考虑到天光尚明,为尽可能减少第二天线路强度,驴友并未选择在此住宿,而是继续按照原计划向
狮子
窝方向行进。自大南庄村向北缓升不远,野径同柏油路汇合之处,有“金阁浮空”牌坊巍然,登临寺前笔直的石阶路,寒石向穹顶延伸之尽头,即为五
台山
之名刹——金阁寺之所在。若是在霞光灿烂的清晨,或是在骄阳当空的午后,拾级乘云登天,见宝阁金碧辉煌,凝九天之精华至一身,集羲和之万美于一体,洪钟鸣响,声震四海,或应颇有几分神圣之感,可惜此时正是夕
阳西
下,所谓
金华
,在落日余晖之中,纳东方之夜色于瓦梁之间,藏微明之寒星于殿宇之内,风铃吹动,黑鸦飞散,反而分外显其阴冷。三两落单之游客,伫立在寺前,凝视着金阁之黯淡,似是若有所失,似是若有所思——直至此时,以光明与华丽寻觅神明存在之方向的目光,终得以发现,神明栖居之处,只能是无垠的自然与天地,包括金阁寺在内,那世人之所造物,不过是充当一面角度与曲度恒定的镜子,令本无心关注自然的游人,在镜中寻觅到神明之存在罢了。而在这傍晚时分,当夜色取代
日光
、将镜子所对准的方向重新占据之时,神明之遁去,也便是自然而然。此时,唯有幽林阒寂处潜隐的猫头鹰,将神明栖居之地天生锚定于子夜静林之中,可以在金阁凝缩的暗影与冰寒之中觉察到激情与欢愉之存在,而即将被夜色所吞噬的驴友,则只能将若有所失与若有所思全部抛弃,将全部精力集中于双脚,为最后的十多里路做最后的挣扎。金阁寺东侧,有一山里人家散养大狗,犬吠声足以将过路老牛喝退,势单力薄之驴友,在此只得选择贴金阁寺东墙北行缓升之后,右转沿宽土路横切至奔往
狮子
窝的主路之上。宽土路与土路汇合之处,即为中北台稽查站,有人值守,只阻拦无关社会车辆经行,对徒步穿越之驴友并无影响,自此北行去往
狮子
窝,线路进入北段,同时也是第一天驴友所走的最后一段路,此段路路况与南段相仿,以车行宽土路为主,虽有少量爬升,但坡度较为平缓,依旧难度不大,只是对于体力已消耗殆尽的驴友而言,仅凭对目标之奴性而非向高向远之意志力驱动的驴友们而言,难度已是与宽滩大坡相差无几。夜幕降临,山雾散去,台怀小镇似是华灯初上,但执迷于赶路之驴友早已是无心观赏。金阁寺与
狮子
窝之间,有天盆寺、莲花禅寺等多座大型寺院,但均为今人所
新建
或仍处于建设之中,不见有任何信者驻足,梁头归巢之燕雀,是崭新之红墙上,仅有之清音所在。于莲花禅寺北侧,向西沿抄近道小路切过一发卡弯,宽土路拐进阴坡密林之中,自此直至
狮子
窝,皆无任何景致可言,夜幕正欲四合之时,古松枝头偶然振翅之山鸟,随暗影至暗处清香悄然迸发,摇落三两根枯黄的松针,飘落于泥泞路途的积水之上,那深灰色的天穹微光倒影之中,至为耀眼的遗骸,便是首日之行程最后三两分景致所在。在近乎本能性的奔袭过后,转过一处山弯,忽有丝缕灯光如鬼影般飘袅,借助最后一缕余晖映出的佛塔之朦胧巨影,驴友们已是足以判断出,
狮子
窝——第一天行程之终点,正已是近在眼前。
狮子
窝,因传说文殊
菩萨
乘狮而来、停歇于竹林岭上、悟得佛祖弘法有
狮子
吼之喻,故名,虽然乍听上去较为诡异,但事实上仅是朝台路上又一座寺院罢了,“大护国文殊寺”是其本名。
狮子
窝坐落于竹林寺后方的垭口之内,规模较大,除却寺内的舍利塔和
狮子
洞是五
台山
著名地标,引得日间信众纷繁之外,由于寺院可提供素斋、挂单等服务,
狮子
窝同样颇受朝台之驴友青睐,作为夜间住宿休息的落脚处所在。
狮子
窝院内有两处可提供饮食,分别是寺门处的小卖铺以及舍利塔西侧的斋堂,在前者用餐不受佛教清规戒律限制,包括泡面、火腿肠等,至于后者提供餐食则全为素斋,有固定开饭时间,原则上并不收取驴友钱财,是否随喜以及随喜金额则完全取决于驴友自身。至于客房,则是位于
狮子
窝
西北
角一幢小楼之内,挂单费用60元每人每晚,有公共卫生间但无法洗浴,一房间内至多可住十人,分五张上下铺,寺院提供被褥,至少在夏季没有任何保暖问题,卫生条件尚可,需要注意的是,上铺靠过道一侧并不设栏杆,睡眠中驴友需控制姿态以防意外跌落。
要说清
凉山
之夏夜,雾,莫过于恒久之主题——随最后一辆观光车卷走尘嚣,上涌之云霭引空山回归自然,夜半,岭峰虽未寂静,但天地间充满的,却是一种比寂静更深的寂静,野兽怒号于幽穴与仄谷之间,草虫啼鸣自高草与深林之内,所谓“佛光普照”,所谓“苦海无边”,似乎都已在这山籁之交响之中了无意义,当万物在这暗夜与雾海之间回归本质之时,满山满谷之生机,终于不再沉默,至于日间被推崇为九天至尊的神像,则被完全解构为土石金属之非生命成分与“神明”这一寄托于无物的虚无成分,非生命成分,尚足以在浓雾中沾得几滴晨露,至于虚无成分,却是连佛堂之下那一只蹑手蹑脚的小鼠,都是无法威慑得住。仅有在这暗夜之中,存在之判定权,方得以由心灵交还给自然,万物经山雾之辨识与认可之后,虚无中的建构在游人之酣眠与信者之沉默中被彻底剥离,真实的五
台山
,此时或终得以自一片茫茫中显现。白兔蹦跳于花草丛中,乐其所乐,山鹰翱翔于云雾之上,傲其所傲,如此之山野,万物对各自之本质保持至高之诚实,将天性作为一切行动之源头,似是恰到好处,只可惜,一切所谓合理,都随着人类的苏醒而戛然而止,花草树木、天光云影,已是承载万美,感官陶醉于或绚烂、或宏大的存在之间,本已与自然实现了最原始、也最深刻的共鸣,但人类却是远未满足于此,雾海上的旅人,并非将面颊委之于天空、感受岚风之飘荡,同时也未将目光俯视向大地、欣赏野芳之华彩,而是始终朝向天际,做一个漫游者而非沉醉者,穷极一生之精力,试图寻找一个更加辉煌、更有意义的存在,由于这种存在实际并不存在,因生机之枯竭而放弃了追寻的漫游者,便是只得在虚无之境中建构出一个这样的存在,加以瞻望与信仰,作为精神屈服于无限之前路的标志,于是,所谓佛祖,所谓神明,便是有了在这清凉宝地之中寄身之机会。至于那些生机过于丰盈的漫游者,虽仍旧能够在无限漫长而又无限艰辛的旅程之中,保持对于这样一种存在真实存在于现实的坚信,但以有限之体力,对抗无限之前路,也终将是徒劳,待积满霜雪的身躯在冰海之上逐渐僵硬之时,身体上的屈服,已是难以避免。如此,雾,作为天地间至为柔软清洁之物,经行其中的漫游者,流传出的却总是悲音,驴友们看那五
台山
上的每一座寺院、每一尊神像、每一位香客,总能察觉到一丝哀戚之隐衷,而看那五
台山
上的每一头老牛、每一只蜂蝶、每一朵野花,总能感受到生命自有之喜悦,其根源即在于此。至于驴友们自己,从云霭深处苏醒,虽是注定要在长途跋涉之中一无所获,徒以天光微明时的脚步声,惊走寺外幽啼之山鸟,空换得一分字面意思上的寂静,但既然审美已是在一夜之酣眠过后重焕活力,在审美禀赋之自然意志与山川草木之自然意志共鸣之时,视角在更本质的力量作用下由第三人称的分析者和漫游者扭转为第一人称感受者和欣赏者,受远方与未来支配的不可得性转变为主动感受山野万美之可得性,当驴友们终于得以同雾海融为一体、笼罩耸翠千峰之时,旅人或无奈、或迷茫的目光,方才得以明亮,或疲惫、或坚定的脚步,方才得以轻快。当然,此种状态,唯有在驴友之审美存在于由自然主导的环境之中,才能得以实现,无论是因体力枯竭而陷入沉重的步履,还是身后蹿出的一辆裹挟烟尘的观光车,令其戛然而止,仅在片刻之间,漫游者,仍是那雾海上的旅人,在绝大部分时间里、唯一的身份。就这样,驴友们在生命力旺盛之时,反而脚步停滞,因为所向往之万美,已然毕露于身边的花草丛中;在生命力枯竭之时,反而步履匆匆,因为全部的意义已是在审美之贫乏中取消,为了寻觅那个在世间本不存在之物,旅人将不得不向无垠雾海之尽头永恒前行。
在第一天接近极限的长途奔袭过后,第二天之路程已被压缩到三十公里上下,而自五
台山
站开往
北京
方向的K604次最早在22:46才能抵达,若能在晚上九点之前走到鸿门岩,赶上此次列车便是问题不大,即使是不幸错过,也可乘坐1:37抵达五
台山
站、发往
北京
站方向的K602次列车返京,理论上时间已是非常宽裕,赶路大可不必,但考虑到ECMWF、GFS等气象数值预报均提示第二天下午到傍晚可能会有小到中雨,北台到砂河镇一带还有可能发生弱雷电活动,五
台山
山脊平漫宽广,植被稀疏,缺乏避雨之处,且雷击风险较大,为安全考虑,尽早下山是为上策。为此,驴友们并未因疲倦延长休息时间,而是在第二天仍旧选择在清晨五点准时启程。是时,天色将近大亮,夜雾早已散去,重归于沉寂的千峰,正是恭迎着下一片喧嚣与雾海的来临,碧空如洗之下,那处处散发生机的万亩朝林,点缀于晨晖之通明与夜色之黯淡之间,实在是这五
台山
中为数不多的景象。自
狮子
窝前往西台挂月峰的穿越路线,路况与前一天金阁寺到
狮子
窝路段大体接近,以观光车所行宽土路为主,爬升平缓,宽土路发卡弯处,局地有抄近道小径可将其切过,爬升略陡,同样清晰成熟,难度有限。在清晨观光车尚未搅扰的青山中,那不必瞻前顾后的目光,投入那沉静而又宏大的存在,实在是这历来烟尘扬卷之地、难得的体验。待天际最后一抹云朵随劲风消散之时,被人语与梵音压缩至极小的五
台山
,终于得以在这炽烈的
日光
下,还原它的真实存在——生机之赋予,黑暗之解除,永远是漫游者与沉睡者最好的解救,沐浴于朝晖之温暖之下,漫游者终得以发现四面八方之五彩,意识到远行之目的在于路途之感受而非路途之长度,更非路途之终点;呼吸于空气之清新之中,沉睡者终得以觉察天地万物之洁净,发现其所向往之神性真实存在于身边而非虚无之境,更非土石之造像。旭日恒升处、九天恒碧处、山风恒清处、生机恒旺处,一切皆自然,一切皆神性,一切皆充实,一切皆意义,在肯定万物的感官旅途之中,生命时时刻刻同天地共鸣,如“行至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一般,同享山溪枯涸之悲与白云创生之乐,虽无佛教所谓“西方世界”之“极乐”,但此时的生命却坚信:此时即使空有一山悲音,也比万千喜乐来得都更加值得享受;即使周身荆棘环绕、深陷逼仄绝谷,相较于极乐之境,也要千遍万遍选择此时之世界。看那路边虽是瘸腿却仍然目光明亮的牛犊,驴友们确信,它正是生活在一个这样的世界——一个受理性支配、一路扬卷烟尘而一无所得的驴友绝难抵达的世界。旭日终将西沉、夜幕终将降临、劲风终将歇息、花草终将枯萎、瞬间难成永恒、吞噬万物的只能是雾海而非生机——神性在理性中摧残,共鸣在遐思中黯淡,虚无成了一切悲欢的答案,得有智慧加持之驴友,在这个生机为智慧所反噬的世界中,看见路边永远忠诚于大地的小牛,天外来客、却已宛然。驴友们经常把智慧看作是一种对抗生机的意志,因为后者所寻觅的,是在感受与共鸣的过程中悦纳大地之意义,而前者所追求的,不过是用观察与分析的过程将那意义摧毁、把旅人拽进那雾海深处的虚无深渊罢了。正如“当你凝视深渊时,深渊也在凝视着你”所言,能够发现虚无之深渊,本身就是智慧的作用使然,而迫于智慧之引力,跌落于此,亦是难以避免。五
台山
,是为文殊
菩萨
之道场;文殊
菩萨
,是为掌管智慧之神明;五
台山
之游人,仰慕智慧而来;但这智慧之信徒,同五
台山
,却是何其遥远!正当驴友们作此感慨之时,雾海,再次从天而降,
日光
骤然隐没,清风忽是冰寒,自然之共鸣,退入云霭相隔的另一世界中,西台挂月峰之绝顶,不觉已是现于眼前。登顶之旅人,没有欢呼、没有呐喊,并非是凡人对天人之敬畏,而是一同作为万物之灵长的哀叹——无论是在滚滚红尘里吞云吐雾的凡人,还是在广寒蟾宫之中为逃避尘嚣而言说天语的仙人,因有智慧存在,都是无法将“红尘”二字彻底忘却,本质上仍为“红尘”之概念所支配,即使是在九天月宫之上,同生机与自然交融共鸣的世界,仍是相隔天海两岸。西台挂月峰山顶有法雷寺坐落,其东墙之外另矗一覆钵式佛塔,是为西台之主峰所在,海拔2773米,在五台之中排行第四,若是天气晴好,其东南半圈应是视野较好,北
中南
三台尽可历历望之。是时,山顶笼罩于浓厚云雾之中,没有任何视野可言,繁星未明,苍穹未现,凡人无法同天人在对视中交换目光之空无,或应是彼此之幸运。
从西台去往北台的穿越路线,以屹立有法雷寺头道牌坊的中西台垭口与中台翠岩峰为界,大致可分为西、中、东三段。按照一般的朝台路线,在西段上,自西台挂月峰山顶向东原路回撤至中西台垭口处,路程最短,爬升为零,线路清晰成熟,几无任何强度,应是常规之选择,但精神空无的驴友们,却是轻信了“不到八功德水,是大五朝台最大的遗憾”之类的宣传,另走了一条自西台向北陡降至西来寺,尔后向东南走水泥路横切打卡八功德水,再从八功德水后方向东南上切至中西台垭口东侧的穿越线路,虽可避免在折返途中耗费时间感受相同之风景,但相较常规路线,里程较长、爬升较大,强度明显较高,且八功德水向东南至中西台垭口路段均属探路,植被变化剧烈,近无参考轨迹,寻路难度较大,在环形朝台七十公里高强度穿越的背景之下,需驴友谨慎选择。西台挂月峰向北陡降的大坡之上,需穿越大片沙棘丛——沙棘,在五
台山
地属常见之植物,成熟后有硕果累累,可榨为果汁,是为五
台山
特产之一。至于此处临近绝顶的阴坡上、艰难自乱石岩缝中萌生的沙棘,其萌发本身,便是天地赐予其至高之幸运,在清凉凛冽的山风之中,虽是永无开花结果之时,得有叶片沐浴阳光与根系汲取甘泉的机会,又是夫复何求?生机,一直被驴友们解读为一种迸发与繁衍自身的意志,但就此时深陷冰寒之地嶽的低矮沙棘来看,一种通过扩大与自然物质上的交集以实现同自然精神上的共鸣的意志,或应是更为贴切。驴友们穿梭于荒郊野岭,渴望视野之开阔与风云之浩荡,本是同一种意志使然,只可惜,驴友们对于这位志同道合的朋友的印象,已是被完全限定于沙棘汁的甜美味觉体验之上,于是,为记忆与语言之智慧驱离自然的心灵,凝视着那所谓地嶽中更加接近本质的感受者,为其无法制造甘露琼浆而扼腕叹息间,小腿上通红的伤口,反倒成了与其唯一的交集所在。沙棘丛下部,植被退化为草甸,针刺的屏障以外,游荡之老牛,再度同驴友们会面,从那生机之流露介乎于驴友与沙棘之间的生灵之中,一个匍匐在青草之上、纯粹属于自然的感受者,与一个注目于天际之外、还在有所寻找的漫游者,两种形象同时显现。或散步、或踱步的牛群北侧,一道铁栅栏将草甸与宽土路隔开,其间设有一小门,仅以铁丝拴住,驴友可自由出入。出门后,沿宽土路北行至尽头,有古庙孤零于巉岩之上,自古庙左侧小径继续下降,西来寺,即坐落于草甸与山林交界的平台之上,以“佛法西来”而得名,虽是规模不大,但禅堂佛殿与天生之乱石搭配甚为恰当,似有几分国画之精神蕴含其中——要问神明何在,那块镶嵌有佛像的顽石,便是最好的答案。西来寺,曾经与澡浴池并列为朝台路上挂单条件最好的寺院之一,如今其客房已是止单,不再对驴友开放,且据称其中的女居士对过路者似乎不甚友好,在寺中的三岔路口右转向八功德水方向,及早远离此是非之地,方为明智之举。西来寺东侧谷中,信者截流山溪成一水池,上游方向铸一吐水神兽造像,此即为所谓八功德水之所在,因相传此甘泉自西方极乐世界流淌而下,具八种殊胜功德,是以得名。因近日五
台山
连日降雨,溪泉汹涌,八功德水水量较大,但考虑到上游西台一带放养黄牛较多,局部水源地有牛粪遍布,考虑到潜在的水质问题,驴友并未选择在此打水。要问流水何求,作为世间目标最为明确、信仰最为坚定之物,奔流入海,无疑是百川天与之责任,亦是唯一之责任。至于所谓“哺育生灵”“滋润万物”,主语虽为甘露清泉,似是
和美
温馨,但实际上其主动方却全然是生机,不过是生机借助自然物质以供给自身之方式,而水之功德,与水本身之来源与信仰并无任何关联,仅取决于其共融者凭借水之供给达成某种目的之后,内心之所感受罢了。对池边的蚊蝇,可以是生之欢愉;对参天之古木,可以是共鸣之沉醉;对圣水之信者,可以是修行之圆满。休说八种功德,在流水与万物的交融之中,千万功德亦是隐现。唯有对此时的驴友,那些关心那污浊之水质而非溪泉之叮咚、凭智慧而自觉斩断心灵与流水之间的全部联系的理性者而言,除却给已是疲倦的精神、再多加出一分矛盾以外,即使是在至纯的琼浆与至清之松涛之间,“品味”依旧是“饮水”,“漫步”依旧是“跋涉”,万美终究是复杂的时空组合,待心灵为固守所谓智慧而与万千“入侵”至感官的自然精神主动划清界限之时,既然赋予心灵本质的生机完全丧失了同自然精神共鸣的机会,寻觅万千功德亦终必枉然。“功德本无意义,枉然又是何妨?”慧心试图捍卫自身,竟是如此言道,在完全抛弃感官的同时,给予一无所得的智慧以至高之宽慰,却是殊不知,如此之举动,将自身之本质囚禁于内心至深处,在了无阳光与溪流的亘古黑暗之中,因无法得到自然精神之“哺育”而迅速枯萎,最终令全为智慧所主导的内心、成为空中楼阁而轰然坍塌,裹挟一切精神与身体陷入虚无,仅是自然而然——不必嗟叹,智慧不同于生机,自有其向往而笃行之处,待精神与身体皆为宇宙真理所包裹之时,智慧便是抵达了它想抵达的地方、实现了它想实现的目标,而这目标,对于生机而言,却是恰似无底深渊。智慧导向的结局,固然惨淡,但跌落于深渊,却是并非必然,在心灵与感官之间筑起的防线,绝非固若金汤,待
千山
之耸翠与百里之山风一同浩荡之时,智慧身临万美,仅如螳臂当车;待毫末之野花自幽暗之石缝间驻扎春意之时,千里之堤,亦可溃于蚁穴——驴友走山赏山,目标,莫过于战胜智慧,在为破除恐惧而进行的瞻望与分析之中,惨败虽是常态,但当那瞬间随一阵清风、一声鸟啼悄然而至时,防线顷刻崩溃,凯歌,尽在天地山川的盛大沉寂之中——为在缄默中自保的微茫希望,生机便如此驱使双腿再度踏上前路。打卡八功德水过后,原路返回至西来寺、随后沿西
台东
北坡上的宽土路向东南横切至中西台垭口,本是一般之选择,但驴友见八功德水至中西台垭口之间植被以松林、草甸为主,近地面植被较为稀疏,且沿途有较多经幡指引,为减少不必要的回头路,也为避开西来寺这一是非之地,驴友便是在此做出了自八功德水向东南无路上切至中西台垭口东侧的选择,沿途虽路迹不明,但并不算难走,除却在潮湿幽暗的密林中难免沾惹一身露水之外,并无钻棵子之烦恼与爬断崖之危险。在中西台垭口东侧与常规朝台路线汇合之后,线路随即进入中段,路况明显改善,人声渐向嘈杂,沿途可见大量
石柱
连结成线,是为朝台古道之轨迹所在,无论是暮雨压境还是晨雪满山,信者均可无循迹之难,除却临近垭口处小段爬升略有陡峻之外,其余路段均经行于平缓宽阔的山梁之上,本应是朝台路之轻松舒畅所在,可惜那浓重之山蔼,在稍作歇息之后,又是笼盖而上——放眼望九天,但见迭迭迷雾蔽群山;举目瞰四海,唯有汩汩生机锁心间——寻觅共鸣的生机,正欲明亮的目光,即便直视正午之烈日,黯淡与迷茫,依旧是唯一的回应。于是,熟悉的身影,由内而外展开;生机之存在,自外向内蜷缩——正如神明不会为驴友登
临高
峰而所以为然一般,此时为迷雾之推动而占据主导的慧心,即使在身体远征百里后完成了旧日那心驰神往的目标,在慧心与生机较量的背景之下,一切预想的呐喊化为了沉默,一切应有之激情淡入了空无。那不以为然之姿态,与神明,可是何其相似?只是不知,隐匿于深渊中的神明,幽居于万古黑暗之中,一切力量约束于虚无,无有机会以旭日之朝晖与千峰之耸翠展现其神迹,所谓神圣,又是何存?驴友们是否愿意做一条蚯蚓?答案显而易见。驴友们是否愿意做一个栖居于虚无中的神明?既然生存空间更为狭小,无意义之智慧又要白白肩负起化解无限长之生命带来的痛苦的责任,回答,亦是不必多言。一个如自然般平凡的生命、一个如虚无般超脱的神明,是为生机与智慧,两种角力于内心之意志,分别所向往的终极存在,由于意识往往可以在不借助感官的情况下运作,需以山野与清风共鸣而激发的前者,往往落得下风,而可在日常之静思中持续增长的后者,引人向神明滑落,引清
凉山
向佛国净土滑落,也便是在所难免。得有佛光加持,中台翠岩峰,便是如此迎接着新生神明之降临,即使信众人声鼎沸,驴友之双耳间,作响的也只有沉默,即使野花灿然绽放,驴友的双眼中,所见的也仅是空无,2896米的海拔,即使位居于五台次席,驴友之内心亦已全无概念。旅人,堕入天峰深渊之下,感官与生机之联络在雾海与智慧的屏障之下,已有天地之隔,幸运的是,深渊之中,并非是完全之空无——细雨,自半空飘然洒落,自屏障空虚处滴滴溅入深渊,以自然之真切将幽禁之生机唤醒,随头颅由低垂逐渐昂起,双臂由紧锁骤然张开,生机,完成由外而内的拯救,仅是片刻之间——若问神明显圣,雾海中飘渺的佛光,虽是灿烂辉煌,驴友们,却更愿相信那乌云中的细雨——降临肌肤,点点真切。在这暴风雨即将袭来的时刻,驴友欲放声呐喊,打破感官之阻隔,将生机完全暴露于神明的圣迹之中,矗立,怀抱,仰望,雷霆与闪电,皆为天地之友,相拥,又是何妨?第一声吼叫,正待从喉咙深处迸发而出之时,渐密的雨点,却是倏然止歇,渐起之劲风,却是忽然柔和,全然期盼闪电的目光,却是发现了绝顶之上殿宇的存在,怀着对于神佛之威严与信者之众目的畏惧,呐喊与仰望,却是随那昙花一现之神迹,一同不翼而飞。疲惫的双腿,迈入法雷寺的山门,婉拒信众的免费清粥之后,自寺院
东北
侧红墙上的小门快速离开,驰往北台方向,线路随即进入东段。东段之路况,与方才所走中段大体相仿,以清晰成熟、宽阔舒适的朝台古道为主,辅以车行宽土路稍有泥泞,除却临近北台叶斗峰处需爬升约180米,稍有陡峭之外,其余路段多较平缓,难度有限。中途可经澡浴池,相传为文殊
菩萨
沐浴显圣之地,故名,是为朝台路上综合条件最好的寺院之一,不仅可提供补给、斋饭(需随喜30元/人),而且在客房(挂单100元每人每晚)中可提供洗浴服务,倒是没让寺名成为过路者之误导,至于驴友,经行澡浴池时虽为晌午,但因今日之餐食皆为自备,与此寺院并无太多交集,仅把山门之前闻香而来的老牛,驱赶至山下,鸠占鹊巢,略作歇息。澡浴池以北,本已触及天云的翠龙,不堪忍受尘嚣之尾随,再度将龙首昂起,向三千米——这对华北大地之神岭千峰而言,绝对难以想象的极险海拔靠拢。清劲的山风,夹杂有丝缕寒气;盛夏之荒草,弥漫有些许颓意——山野中的一切,均向着将晨露汇成的清潭玷污为大圣澡浴池的烟尘,播送着那最后通牒——万年冰间残存有骸骨,那是旧时之老牛于冰霜中挣扎的遗迹;五彩花丛略有些明艳,那是去年寒冬殒命之朝圣者四溢之生机、在原野上最后的遗产。面对那来自神明的最后通牒,浓雾中逐渐密集的人影,却是唯一的回应,不同于朝圣路上的其他段落、喧嚣徘徊于山岭之上、久久难散,此时的人群中,除却登山杖触及碎石的轻响之外,在飘渺之山籁中仅存有一片静寂——伴随这静寂,心系大地之信众,在大地的不断消减之中,终于不得不承认天空,以及天空中凌驾于佛堂上方的神明之存在。天空之神明,与人间既然毫无关联,无有赐福之劳与济世之责,不需从朝拜者之祈祝与其梦圆时的欢欣中获取意义,在最后通牒中的全部要求,并非是要令旅人对其顶礼膜拜,仅不过是意识天空之存在罢了,从那逐渐冷清的尘嚣、趋向静默的人语、北台顶上逼仄狭小的寺院来看,这最后通牒,的确也取得了
成功
。但若不
成功
又是如何呢?意志是否臣服,天空并不在乎,至少,肌肤之痛苦与骨骼之坍毁,与意志之强大与否,可是毫无关联。身体凡胎,在这属于天空的领地中,以喧嚣中蔑视之姿态,取得那钢铁丛林中的全面胜利,已无任何可能,在外在既已大败的背景之下,惨痛的精神失利与荒谬的精神胜利,是那亘古冰寒中突兀之温暖,仅有的两种选择,而对于难以割舍那欢声笑语的常胜将军而言,后者,即是唯一之通途——在灵应寺中高声咏歌文殊
菩萨
之无垢的信众,如是选择;在海拔3061.1米的北台叶斗峰石碑边、欢庆朝台胜利之驴友,亦是如是选择。也是仅有在此时,身临至浓之迷雾与至凛之山风,向往自然之驴友与向往空无之信众,终于在面对天空的态度上,达成了为数不多的共识。北台以北,即为“生陷狱”森森之处,在那流传一千三百年的传说之中,旅人曾经把那六月飞雪中欢腾的白兔,当作是属于大地的生机以美的形式战胜天空的唯一手段,直到驴友们在生陷狱顶端的无垢文殊
菩萨
面前,听尽百般尘嚣之时,方才得以发现此观点的错误之处:生机永远无法以任何形式战胜天空,欢腾的脚步,必然在落雪更深处戛然而止;然而,当文明对万物之蔑视扩散至天空,胜利成为了无可置疑的过去、现在与未来,一切本质均不必再被提及之时,休说美之创造,哪怕是市声和戏语,却已有了战胜天空的力量。正如洪水与涝灾永远不能与美相勾连,而远洋之上的超强台风却能为自然之共鸣者创造万般灵感一般,驴友曾经鼓吹之审美,仅能在客体对生机之存亡毫无影响时发生,当“黑云四蔽,冰雪拥身”之时,仍高声歌颂黑云之崇高与冰雪之纯洁,低估风雪对生机之影响从而为审美创造空间,究其本质,依旧逃不过”蔑视“二字罢了。在此,切莫因“蔑视”所具有的道德属性而妄自菲薄,而应将其作为生机共有的至高之禀赋来对待,笼罩在同一片虚无天空之下,束缚于春夏秋冬之轮回轨道之内,在生机永恒勃发与永恒创造的意志始终一败涂地的背景之中,正是此处之蔑视,使残兵败将足以缩放远近之目光,令山川之壮美与文明之喧嚣,一同成为可能。驴友们时常以将山野乃至天地间的一切事物赋予以美之为至高之信念,就此来看,蔑视万物,应是此种信念之前提,若想将此实现——强大自身,虽为显而易见之途径,但身体与精神总是有所限度,正如雪境凌峰者望天之喟叹一般,无论强大到何种地步,一个人都无法做到蔑视天空、蔑视那至高至远的存在。回避天空,将自身以外的万物视为虚无,为北台之上喧嚣的大多数所选择,在那选手仅有自己的赛场之上,获取胜利当然是易如反掌,但既然对万物之观察都是无存,万物之美,又是何有?共鸣天地,在追逐神明的过程中埋没自身之存在,在彻底淡忘自我之时赢得三两分以神明之视角观察世界的机会,将天空与云朵全然悦纳于神明这一自我之化身之下,或为必由之路。驴友们正是如此选择,怀着对自然之神明的追寻,艰难登至北台叶斗峰峰顶,只可惜,这华北山川高绝处,早已纳入无垢文殊
菩萨
之光环之中,并非神明所居之地,因此,欢庆,仅在肉身登临山巅,而精神仍旧滞留于登峰之路途之上、渴盼神明之君临时发生,至于二者在孤石上伫立的存在中合一之时,一切维持追寻与迸发的蔑视烟消云散,生机赖以存在之基础随之坍塌,为后来居上之智慧占据的目光,所见所感,无非仅有那雾海茫茫罢了——两日远行百里,克服千难万险,
成功
登顶六座山峰,完成五台之连穿,登顶华北唯一三千米之绝巅,一切数据都显得是那般完满,是否可称得上是不虚此行?相信智慧发此提问之前,这个复杂的问题,便是早已有了一个简单的答案。
从北台叶斗峰去往鸿门岩的穿越路线,除华北屋脊处山势略有陡峭、驴友多选择从废弃的朝台古道和新开辟的小径抄近路下切之外,全程均为可供观光车通行的石板路,宽阔平坦,本是没有任何难度可言,但对徒行百余里的驴友们而言,脚底的水泡反复在硬化过的路面上摩擦,仍可称得上是不小的痛楚,而本应极其富余的时间,又在不知何时光顾的雷雨的威胁下丧失了可控性,预想中最为闲适的路途为紧张与焦虑所侵占,亦是在所难免。如朝台路线上的大部分段落一般,此段路同样多与五
台山
主山脊线重合,植被较为稀疏,以低矮草甸为主,少灌丛、山林,仅临近鸿门岩处海拔相对较低,山脊两侧之松林有些许反攻之势,可为未来狂风与惊雷之下的落难者,提供大量庇护场所。与大朝台路线西部、尤其是大南庄迤至北台一线不同,因海拔较高、天寒风紧、饮水短缺、雷电频发,此段路上,星罗寺院未绝之钟声与缀连村舍点点之炊烟,已是消散殆尽,除法云小寺孤零于隘口,已是再难觅得人造建筑物之踪迹,沿途之补给,更是不必多说。当然,退缩之伽蓝,并不意味着山籁之再返——疾走于雾海深处,能见度不佳,午后正值游客最为活跃之时,观光车密度较大,可与前一天之南台相提并论,驴友需注意云端马达之轰鸣,并在观光车冲出之时及时贴边避让,在轰鸣声的背景中,细致之倾听者亦可闻得往来信众之言语,待“阿弥陀佛”之祝福自行将绽放的微花前方突兀之时,驴友需及时回应以示礼貌。叶斗峰东,有岭称“华严岭”(见《清
凉山
志》),非文殊
菩萨
弘法之地,仅因石块灰白相间,色泽错杂,有“花岩”之称,又经谐音美化而来,可见信众别出心裁之卓然。行至华严岭上,偶得三两瞬间,雾海倏然消退,视野豁然开朗,望天叠石巍巍,瞰地群山莽莽,巉岩多挺拔尖锐,各成形象,似有独霸九天之豪壮,翠岭皆平缓柔和,自蜷一方,已如来路百里般渺小。法云寺以东直至鸿门岩西侧,石板路转而自山脊北侧横切,若欲再缩短里程,驴友另可自法云寺离开石板路,转而向东沿小径紧贴岭脊通行,其间有玛尼堆纷繁,由历年之信众砌成,或为旧时之朝台古道遗迹所在,考虑到此小径上摩黑云,为雷公电母至先之所巡幸,此行驴友并未选择。临近鸿门岩处,云墨扶摇而上,雾海再度汹涌,驴友丝毫不敢怠慢,适时加快脚步,并于下午16:41,抵达本次行程之终点——鸿门岩,并趁雨滴尚是疏落、雷声尚未滚滚,在此就地打车30元/人,返回五
台山
火车站所在的砂河镇处,顺利结束本次全长71公里有余的五
台山
两日顺时针环穿朝台行程。抵达砂河镇后,因距离返京列车22:49的发车时间尚有空余,选择在五
台山
站前的永宏快捷酒店处开一88元/间的钟点房,进行休息、沐浴、更衣等,站前餐馆较多,价格相对亲民,菜单包括地皮菜、素斋等五
台山
特产,驴友可自行选择。在超市另可购买沙棘汁,是为五
台山
另一特产。
最终,驴友们在22:54(晚点5分钟)坐上
运城
发往
北京
的K504次列车,返回
北京
,顺利结束本次行动!
第一天(2021年7月23日)行程记录
鸿门岩—东台望海峰行程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