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平遥古城阅读:501/1
相关目的地:平遥
出发时间:2020-09-22
出行天数:1 天
人均:元
本文来源AI智能发布,来原网址:https://www.mafengwo.cn/i/21989227.html | 马蜂窝,如有侵权可以联系客服处理删除:724495525#qq.com(#替换@)
九月是旅游的黄金季节,不冷不热,在四季如风一样的
晋中
,今天也是风平水净,还晴了一上午。
城墙中可看到好多向外突出的附着墩台“马面”------因形体修长如同马的脸 面而名。“马面”上筑有瞭望敌情的楼-----“敌楼”。
平遥
城墙每隔60米----100米就有“马面”一个共有72个“马面”,上筑共72座敌楼,“马面”不仅增强了墙体牢固性,相邻“马面”上的守卫又可交叉射击来犯者。
敌楼平面呈方形,10.24平方米,双层,砖木结构,底层向城内的一面辟拱券门,楼内有木楼梯,上层搁楼板,楼上四面各开拱券窗两个,似人耳目,有的正对城内某条街巷,故不论平时战时,敌楼都有治安防范功能。
平遥
古城的护城河完美的倒映了古城墙,使雄伟的城墙也有了秀美的一面。
城墙外四周的护城河------围绕在城下的濠沟,宽3米,四周掘挖,积水成河,而最初夯筑城垣,就是就地取土的结果
远古人类为了防御外敌侵扰,在聚落四周掘堑挖濠,随之形成的带状高地,使人们受到修筑墙垣的启示。城濠的产生则可视为最初夯筑城垣时,就地取土的结果。濠内积水而成池,成河,成了难以逾越的一道防线,惟城围民,惟池围城,池是城的屏障,故常以护城河称。
平遥
古城是我国现存最完整的县级城池,是
中国
境内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座古
代县
城,是
中国
传统城市在明清时期的杰出范例。
平遥
旧称“古陶”。相传
平遥
古城始建于公元前827年~前782年间的周宣王时期,为西周大将尹吉甫驻军于此而建。自公元前221年,秦朝政府实行“郡县制”以来,
平遥
城一直是县治所在地。
平遥
原有夯土城垣 ,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在旧墙垣基础上重筑扩修,并在古城的外面全部用青砖包裹。 明清两代先后有25 次维修,更
新城
楼,增设敌台,经过历代补修、增建,
平遥
城墙规模日渐完善
清康
熙四十三年(公元1703年)因皇帝西巡途经
平遥
,修筑了四面
大城
楼,使城池更加壮观。
平遥
城墙把面积约2.25平方公里的
平遥
县城一隔为两个风格迥异的世界。城墙以内街道、铺面、市楼保留明清形制,城墙以外称
新城
。
平遥
古城有古城门六道,东西各二。鸟瞰
平遥
古城,形同一只欲行未动的乌龟,“龟”头南尾北,东西四门比拟为龟之四足,民间故有“龟城”之说。乌龟是吉祥、
长寿
的象征,“龟城”寓意固若金汤,
长治
久安。
平遥
城南高北低,四方开门,民间以朝向和地势相区别,将六道城门分别叫南门、北门、上东门、上西门、下东门、下西门。城墙在道光三十年后的一次大修中,知县刘叙将六门重新命名,分别为:迎薰、拱极、
太和
、
永定
、亲翰、凤仪。
迎熏门(南门):这个南门为龟之头,按照
中国
古代城建制“山水
朝阳
,龟前戏水,城之攸建,依此为胜”的说法,
古时称东南风为熏风、和风。
平遥
城池面南而偏东,南门迎纳着东南方的和薰之风,故命名为“迎熏门”。
中国
很多古城的南门都叫迎薰门。
古时称东南风为熏风、和风。
平遥
城池面南而偏东,南门迎纳着东南方的和薰之风,故命名为“迎熏门”。
中国
很多古城的南门都叫迎薰门。
1997年12月3日 (农历冬月初四),
平遥
古城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在把
平遥
古城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时的评语:“
平遥
古城是
中国
境内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座古
代县
城,是
中国
汉民族城市在明清时期的杰出范例,在
中国
历史的发展中,为人们展示了一幅非同寻常的文化、社会、经济及宗教发展的完整画卷。”
前方栅栏围住的区域是古车辙印。
古代,由于马车车轮边框外包青铜盉铁,因此对路面摩擦相对较大,而
平遥
古城明清时期贸易繁多,车马出入频繁,经年累月就形成了深深的车辙印,在古城下西门,下东门,南门,车辙就有保存,现南门古车辙印总长为47米,这些深深的车辙印是
平遥
古城商贸发达,经济繁荣的重要遗迹。
平遥
古城的城楼是
清康
熙年间重修的,其
中南
、北二门的建筑格局完全一样,为三重檐二层七檩歇山回廊式,城楼高16.14米,宽五间13.72米,进深四间10.04米。匾额上书“四省通渠”。
以市楼为中心的南大街
城楼,角楼,敌楼是一座城池的高空防御的主要设施,
平遥
古城墙共有城楼6座,创建于明代,清代康熙四十二年(公元1703年)修补重建,后毁于战火,现存城楼复原于九十年代。
城墙周长6.4公里,平面呈方形,南北各一、东西各二共6个城门,墙高10米,宽3--6米。墙体内筑夯土,外包青城砖,环周共有敌楼72座,垛口3000个,象征孔子的三千弟子、七十二贤人。出于军事防御需要6个城门均为重门瓮城,顶建重檐木构城楼,城墙四角筑有角楼。
城楼,角楼,敌楼是一座城池的高空防御的主要设施,
平遥
古城墙共有城楼6座,创建于明代,清代康熙四十二年(公元1703年)修补重建,后毁于战火,现存城楼复原于九十年代。
迎熏门内的瓮城
瓮城,为古代城市的主要防御设施之一,可加强城堡或关隘的防守,而在城门外(亦有在城门内侧的特例)修建的半圆形或方形的护门小城(也叫月城),属于
中国
古代城市城墙的一部分。
城墙是古代战争中用于防守的墙垣,城门则是防线上的薄弱点。为了加强防卫,在随墙而辟的城门之外,再筑起一道重门,构成里门之外的又一道防线,里外门之间的围合空间犹如
大城
外的一座小城,“小城”即谓之“瓮城”。战时,敌军攻破了瓮城城门,还有主城门防御。由于翁城内地方狭窄不易于展开大规模兵力进攻,可以延缓敌军的进攻速度,而城墙顶部的守军则可居高临下,四面射击。
估计是守卫城门的士兵居住的院落。匾额上书“忠义”二字。
瓮城“忠义”匾额后面的院落。
看着城墙上的士兵铜像,仿佛能听到当年城墙巡夜时发出的“平安无事喽”的声音。
刻有
平遥
城砖字样的砖以及制砖的年代。
平遥
古城城墙,是
中国
现存最完好的四座古城墙之一(去过
兴城
城墙)。城墙高 8~10米,底厚 8~12米,顶厚3~6米。墙身素土夯筑,分层铺设稻草为拉筋,外壁城砖白灰包砌,顶部青砖铺墁,内向设泻水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