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大同博物馆,了解北魏辽金时代的历史和都城阅读:883/2
相关目的地:大同
出发时间:
出行天数:
人均:元
本文来源AI智能发布,来原网址:https://www.mafengwo.cn/i/24405340.html | 马蜂窝,如有侵权可以联系客服处理删除:724495525#qq.com(#替换@)
现在的
大同
博物馆是一座地志性综合博物馆,隶属于
大同
市文物局,位于
大同
市平城区
太和
路506号。此馆于2014年12月31日开馆迎客,总投资4.9亿元,占地面积51556平方米,建筑面积32821平方米,现为国家一级博物馆。从空中看博物馆,还是很有特色的。
一进博物馆门,迎面一巨幅壁画:北魏贵胄出行图,很有代入感。如封面。
博物馆基本陈列有四部分: 沧桑代地,魏都平城,辽金西京和明清重镇。还有
大同
恐龙,梵语清音等
大同
区域内内容特展,当时还有一个
非洲
雕塑艺术临时展。
一、沧桑代地
大同
自古是可农可牧地域,历史文化常在农牧文明之间进退游移,在胡汉之间徘徊。进入“沧桑代地”展厅,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汉高祖白登之战等这些大家耳熟能详的故事将会以出土文物、多媒体、展板、绘画等形式展现出来。
为什么叫“代地”呢?
“代”字最初是“代翟”或“代戎”的部族或氏族名号,“代”字本身也可能是“戎”字的变体。根据《逸周书》的说法,这个部族是西周时期的北方非华夏部族之一,至于其何时迁往最初的“代地”,就比较难考证了。作为商周诸侯国之一的代国,故地范围大概在
大同
市辖东部与
河北
蔚县
一带。
文明的第一缕曙光
洪荒年代,
大同
盆地(包括
河北
阳原
、
蔚县
等地)是面积近1万平方公里的内陆湖——
大同
湖,湖畔已有人类文明发生。到大约3万年前,
大同
湖萎缩殆尽,桑干河形成。
大同
最古老的文明是10万年前的“许家窑人”,在湖滨打制石刀石球,渔猎繁衍,其后扩散至沿湖各地,是为旧石器时代。距今1万年前,人类新石器时代(磨制石器和发明陶器)来临。
大同
湖彻底干涸,桑干河流域到处都有祖先活动的身影,主要以渔猎和农业为生。
大同
市7县4区发现旧石器地点分布有32处。
狄代方国
商周时期,北方及
大同
被泛称为“狄”。春秋时,有了“赤狄”、“白狄”和“长狄”之分。春秋晚期见于文献典籍的代国,即“白狄”所建,据有今
大同
盆地及
张家口
部分地区,代王城在今
河北
蔚县
。此时,代国与晋国已有深度交流。史载,赵简子曾将“宝符”藏于恒山,令众子寻找,唯赵襄子得其取“代”之意;赵简子又将其女嫁与代王,是“和亲”抑或“美人计”不得而知。公元前475年,赵襄子带兵越过夏屋山,密谋代地。他宴请他的姐夫,也就是代王,代王只带着少数随从赶来赴宴。宴席上,赵襄子频频举杯与代王痛饮美酒,其乐融融。等到代王喝得差不多了,赵襄子突然摔杯子,命令手下有的拿起铜勺,有的拿起兵器,将代王及来者通通处死。紧接着,赵襄子以代王召见之名,解除了代王手下大将的兵权,又亲率军队一举占领代国,将代国并入了赵国。
战国兴城
战国早期,赵襄子立其兄伯鲁之孙赵浣为太子,继位后为献侯。公元前411年,赵献侯在今
大同
县境兴建“
平邑
”,此为
大同
建城之始。其子赵烈侯即位初,常居代地。再后,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破楼烦、林胡,开疆扩土,在原代地东部设置代郡,西部扩增雁门郡和云中郡。今
大同
地区古属代郡和雁门郡,始终是赵国的
北疆
重地,也是中原农耕和北方游牧两大文明交流融合缓冲地带。
大同博物馆
秦汉烽火
秦始皇一统
中国
,代郡和雁门郡沿为天下名郡,筑长城以备胡。秦汉时
大同
地区为边陲重地,北方匈奴常有侵扰,威胁中原。长城沿线,烽火连绵,
大同
常首当其冲。两汉政权于是一方面加强边郡建设,立县
兴城
,在马邑屯集大军,强势出击;另一方面实行“和亲”政策,分化瓦解。最终,匈奴帝国分裂,北匈奴西遁,南匈奴在汉朝的感召下,内迁定居,加入中华大家庭。
白登之战是西汉王朝建立之初与匈奴进行的一场影响深远的战役,其战场就在今
大同
市城东马铺山一带。
为了打击匈奴南下骚扰,加强北方边疆统治。公元前200年冬,汉高祖刘邦在大将周勃、樊哙等辅佐下,亲率32万大军,出征匈奴。刘邦率骑兵先行到达平城(今
山西
大同
),冒顿单于以精骑40万将之团团包围。汉军奋力突出重围,占据了白登山高地。随后匈奴将刘邦兵马围困于白登山上。双方激战七天七夜,未分胜负。关键时刻,刘邦采纳谋士陈平离间计,派人送给冒顿之妻一封信和一幅美女图像,并贿以重金,说服冒顿之妻,匈奴撤离,才解白登之围,史称“白登之战”。
其后,打打合和,见如下列表。
大同博物馆
大同博物馆
西汉高祖六年(前201),令全国县邑筑城,代、雁门二郡新出现崞县、道人、平舒、武州等许多城邑。“白登之战”后,平城战略地位日益受到中央政府的重视。大量城邑的兴建,巩固了边疆安全,当地的经济和文化得到了繁荣发展。
西汉代郡与雁门郡地图如下。
大同博物馆
汉平城址平面图。
汉代陶连枝灯,
大同
阳高
县出土,下图。
大同博物馆
二、魏都平城
拓拔鲜卑族从盛乐迁都到平城
拓跋鲜卑离开古老神秘的嘎仙洞,走出
大兴安岭
。东汉开始南迁,曾于美丽的呼伦湖畔留下足迹,最终进入“匈奴古地”,称雄于阴
山南
北的广袤草原。258年,首领力微在
定襄
盛乐召集部落联盟大会,形成一个奴隶制形态的国家,开始了“盛乐时代”。其后,拓跋鲜卑通过与西晋修好,继续南下入
山西
境,并涉足中原事务。310年,猗卢受封为代公,据有代北全境,以盛乐、平城作为南北二都,不久进爵为代王。什翼犍时重振各部,设置百官。386年,拓跋珪复建被苻秦所灭的代国,改号为“魏”,拓跋鲜卑由此出发问鼎中原。
拓跋珪在盛乐建立北魏后,在398年,他将都城从盛乐迁至平城。拓跋鲜卑以平城为基地,成就伟业。道武帝拓拔珪雄才大略,奠定封建国家;太武帝拓拔焘气吞万里,达成北方统一;冯太后、孝文帝拓拔宏“
太和
新政”,推动华戎一体。他们汇聚南北文明,兼容东西精髓,创造出奇迹般的辉煌,为古老的中华注入新鲜的血液。平城作为北魏国都97年,历6帝7世的开拓和经营,形成郭城周回32里、人口上百万、商旅云集、使者络绎的大都市。
魏都平城及历史遗迹
北魏平城历史文化的精华遗存至今。平城明堂遗址和方山永固陵,记录着鲜卑人封建化的足迹;“真容巨壮”的云冈石窟,标志着西来佛教本土化的开端;宋绍祖和司马金龙墓的文物,见证着南北朝文化交流与融合的进程。斑驳拙朴的宴猎壁画,威武雄壮的兵马俑军阵,异域风情的金银玻璃器皿会将我们带回到1600多年前的平城。
大同博物馆
下图是平城建筑模型,该模型展现的是
京都
平城最盛时的宫城建设规模。北魏平城是在秦汉平城县的基础上扩建而成,总体分为宫城、外城、郭城。城市布局以宫城为中心,向外扩展。宫城位于平城北部,建有天文、太极、
太和
等宫殿。东设太庙、东苑。西置郊天坛、西苑。北建北苑。南筑圆丘、明堂等。外城坊间开巷,巷通街衢,规划完整,布局严谨,为里坊式格局。
瓦当,俗称瓦头,北魏瓦当继承了汉代瓦当的风格,又丰富了瓦当的内容。
大同
操场城北魏1号建筑遗址出土的瓦当是目前
大同
地区出土北魏时期瓦当种类最多的地点。其中兽面纹瓦当数量最多,制作十分规整,宽边轮,当面磨光。
大同博物馆
石雕柱基也与中原柱基一样精美外,图式有所不同,尤其角上的娃娃很可爱。
大同博物馆
大同博物馆
鄉琊王司马金龙: 司马金龙是东晋皇族,其父司马楚之因受刘宋迫害而降魏,战功卓著,封琊琊王。司马金龙袭父爵,官至侍中、镇西大将军、开府、云中镇大将、
朔州
刺史、吏部尚书,
太和
八年(484)卒。其墓1965 年发现于
大同
市石家寨村,随葬器物木板漆画、石雕柱座和石雕棺床均为稀世珍品,成组的甲骑具装俑、骑兵俑、武士俑、仪仗俑等集中反映了北魏军事和文化特色,是民族融合的具体体现。
漆屏风画: 1965年冬,
大同
市石家寨村北魏司马金龙墓出土,共计五块木质漆画板,是一座漆屏风的主体部分。这些漆画板的前后两面皆有图画,图侧刊写榜题。其上朱漆髹地,线描勾勒人物,墨书榜题。画面内容延续汉代以来帝王将相、烈女、孝子等传统故事,如帝舜、周太姜、卫灵公、齐宣王、晋文公、孙叔敖、汉成帝与班婕妤,以及孝子李充、卫灵公夫人、蔡人妻等。屏风的工艺制作采用榫铆联结,继承战国、汉代漆画传统的技法,设色富丽、边框装饰精巧。构图上重在突出主题,中心人物大于陪衬人物。画风古朴,富有装饰性。漆屏风画的出土,弥补了北魏前期绘画实物的空缺,画法上与传为东晋顾恺之的《女史箴图》酷似,亦与传为初唐阎立本的《古帝王图》之间有着承继关系。此外漆画上的题榜,较典型地反映出汉隶向唐楷演变中的魏书发展面貌,字体圆润俊秀、气势疏朗,是不可多得的北魏墨书真迹。
大同博物馆
石雕馆床的力士
大同博物馆
最有气势的还是这么大的兵马俑阵!
大同博物馆
文明太后冯氏与方山永固陵: 冯氏是
文成
帝的皇后,
中国
历史上杰出的女政治家,曾两度临朝称制,由她主
政和
支持的“
太和
新政”极大地推动了北魏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后尊为文明太皇太后。其陵寝永固陵位于
大同
城北方山(今新荣区西寺儿梁山),
太和
八年(484)建成,十四年(490)冯氏卒,入葬。陵园规模宏大,陵墓前有永固堂、斋堂、石阙、思远佛寺及御路等,是一处将墓地与佛寺相结合的独特的古代皇家陵园建筑群。其
东北
有孝文帝拓跋宏虚宫“万年堂”。
大同博物馆
永固陵是一开放的景区,有兴趣的可以去看看。
北魏时期的佛教东传、雕塑艺术、壁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