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纪行(一) | 从太原到并州阅读:1348/2
相关目的地:太原
出发时间:2022-07-16
出行天数:2 天
人均:800RMB元
本文来源AI智能发布,来原网址:https://www.mafengwo.cn/i/23783897.html | 马蜂窝,如有侵权可以联系客服处理删除:724495525#qq.com(#替换@)
单骑南越系舟山
7月16日,从
山西
最
东北
角的
天镇
县翻越
太行山
进入三晋之地的4天后,幽州蛮子一路向南,穿越雁门关,顺滹沱河而下,在忻定盆地逗留一段时间,从石岭关进入了并州城管辖的地界。
早有听闻“地下文物看
陕西
,地上文物看
山西
”的说法,因此在
山西
7日的旅游计划基本都是参访古建筑。在
忻州
的4日行程是别人安排的,原本没有古建筑,但后来补偿了一个佛光寺。而探访后,我这个连椽枋檐梁都分不清的古建筑门外汉着实是被古代工匠出神入化的材料学理解震惊了一把,对后续将要见到的亭台楼塔寺庙宫祠也增添了不少期待。
但在流连于庭院与厅堂之间前,我确定的第一个行程地点是
山西
博物院。这次旅行中,我将会见到怎样的
山西
?我在出发前思考过这个问题。先前的了解止于黄土、刀削面、老陈醋和黑煤窑这些刻板印象。于我而言,
山西
博物院是本次旅行的奠基之处。我希望从博物馆中看到
山西
省乐于主动展示的东西,并进一步猜测院方选择这些历史记忆的载体的缘由。不是没有可能加深刻板印象,但我满心期待着聆听那些在汾河中流淌了千年的故事。
(从
太原
前往
忻州
的路上,摄于2021年一次不
成功
的旅行)
双塔寺:开幕雷击
太原
以一种豪爽的方式迎接了我。
“前面有七车连撞,我一会儿拉你去看看。”出租车司机如是说。然而辜负了师傅的好心,绿化带挡住了冒烟的发动机,只能在地图软件上看到一条红了一公里的道路。
我住在大南门附近的锦江之星。收拾好东西,正准备预约下午的
山西
博物院参观,没想到
太原
人民对于博物馆的热情又给了我当头一棒——27000个参观名额居然一个都没剩下。还是在
北京
太娇生惯养了...明明除了那些一天就放几百个名额的博物馆,其他都是随时能约的......没辙,晋祠一定要留出充分的参观时间,只好把双塔寺提前了。
双塔寺改建成了双塔公园,也是一样人头攒动,北门广场还搭了个戏台子,傍晚估计就成梨园了。进入寺院,殿堂为砖券无梁殿。两侧禅堂内有
山西
佛塔展,按时代顺序较为详尽地列出了古塔在
山西
全省的分布与保存状况,还展示了梁思成先生绘制的历代佛塔类型演变图。
永祚寺
永祚寺
虽然庭院内就能眺望到,但出了寺院还需要绕几圈才能到双
塔下
。双塔,南者为文峰塔,北者为舍利塔,皆为明万历年间由当地缙绅为改变
太原
风水布局所修建。双塔皆为砖砌仿木结构,塔身细长,全高50米以上。或许是塔的性质所致,双塔不像其他佛塔那样传递出佛法庄严的威压感,而是像吉祥物一样遥遥立在
太原
城的东南角。
塔下
孩童嬉戏,情侣漫步,舍利
塔下
保安在组织人群有序爬塔,一派祥和之景。说来,
太原
地铁的初代LOGO就是以双塔寺为灵感,不过后来因为不太雅观被换掉了。
塔下
的介绍词给双塔定性为“带有迷信色彩的标志性建筑”,但我私心觉得双塔寺背后的风水思想算不上迷信。大到城市布局,小到家门口的影壁,风水已经渗透进了人民的生活中。至于为什么要特意揪出来,可能因为是士绅阶级组织建设的...
永祚寺
(阴天,所以照片显得有些吓人)
柳巷:刘姥姥进并州城
我从双塔公园的西门进来的。西门是个僻静之地,而北门——刚才已经提到了北门的戏台子,北门外就更热闹了。大批雨棚占领了马路两侧,人流和车流混杂在一起,卖衣服的、锅碗瓢盆的、首饰纪念品的、玉米棒子爆米花的像排列组合一样反复出现。我先是试图像蚯蚓一样钻人缝,结果人群结成了一块一块大石头;变到人行道上,发现人行道已经像中高风险区一样被摊子隔离了。我在人群里缓慢蠕动,直到抓住一辆小黄车才得以飞驰而去,一边躲闪着提着大包小包在人行道上摇摆的收获者们,一边好奇怎么还有机会举办这么热闹的活动。然而我着实是被圈养得太久,健康宝限制了我的双脚和想象力,哪能猜到之后还有的是更加人声鼎沸的场合呢。
永祚寺
(双塔寺北门集市)
由于蠕动得太慢,到达纯阳宫时已经闭馆了(百度和高德上写的17:00不准,人家16:30下班),遂返回酒店稍事休息。柳巷夜市的
大名
我早有耳闻,住的地方又离柳巷不远,如此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哪有不利用的道理。到了作息规律的好孩子吃完晚饭开始写作业的时间点,我溜达着向柳巷移动。迎泽大街两侧的建筑闪亮着巨幅灯光,照得人行道上一片赤红。沿着赤色笼罩的道路前进一段,猛地向左一拐,就进入了纷繁的光影照耀下花天酒地的世界。
柳巷
柳巷大致分为三部分,以铜锣湾国际购物中心为界,以北到肖墙以住宅居多,以南到迎泽大街则多是商场和较大的餐饮店,而铜锣湾...确实是铜锣湾。建筑外墙上挂满了霓虹灯闪烁的广告牌,高楼林立之间人头攒动。铜锣湾购物中心外是同名的夜市,门口的保安一目十行地看着场所码,人流在大致排列成“目”字形的摊位之间散开又聚集。相比钻空子,大家似乎更喜欢挤在一起,于是前脚无所事事的老板,后脚就或拿着竹签、或端着漏勺、或叉着铲子上下翻飞;而刚才顾客络绎不绝的窗口,送走了这一波食客,又忽然门可罗雀。我就一圈一圈在“目”字的外圈转,钻了三次空子,还去整了点甜点。
实际上夜市里卖的东西毫无特别之处,就是在大多数景区前都能见到的脆皮五花肉、臭豆腐、烤鱿鱼、玫瑰冰粉...而且还不便宜。相比吃,我其实更享受被人流推搡着移动的过程。疫情期间的城市区域只有封控区,管控区和暂时不属于两者的区域。而在
太原
的一晚,我看见人们能自由流动,商业热火朝天地运作着。我看见城市掀翻了三年的重担,开始了漫长的复活。
柳巷
柳巷
山西博物院:黄土溯源
汾河湿地公园
图左那个四方形的建筑就是
山西
博物院。在绕着整个馆转了一圈之后,我才知道只有冲着汾河那个门是开的,其他都是摆设。
山西
博物院从外形上看如斗似鼎,象征着丰收富足与安定吉祥。四座角楼与主馆簇拥拱卫,以现代技术实现了古人对建筑“如鸟斯革,如翚斯飞”的审美取向(摘自小红书“放翁文化游学”笔记)。内部则模仿了
应县
木塔的八角结构。
山西博物院
山西
博物院的基本陈列以“晋魂”为主题,由文明摇篮、夏商踪迹、晋国霸业、民族熔炉、佛风遗韵、戏曲故乡、明清晋商等7个历史文化专题和土木华章、山川精英、翰墨丹青、方圆世界、瓷苑艺葩等5个艺术专题构成。
山西
博物院用头两个展厅坚定地阐释了“看好了,我是中华文明正源”的主题,然而最能显示“我祖上阔过”的晋国霸业厅和明清晋商厅却在客流涌动的暑假大搞维修,于是尧舜之后紧接着就是鲜卑拓跋入侵,不幸给人一种华夏民族没富两年的感觉。文物本身贯穿旧石器时代到近代以前,还是非常耐看的。
第一展厅“文明摇篮”的“帝尧之都”部分以陶寺遗址的文物展览为主。陶寺遗址是距今4000年左右黄河中游规模最大的都邑性遗址。规模空前的城址,秩序井然的分区,气势恢宏的供电,
中国
最早的观象台,等级分明的墓葬,内涵丰富的文物——其历史年代、地理位置、文化内涵、规模等级、文明程度等,与史籍所载的“尧都
平阳
”契合。(摘自博物院介绍词)
山西博物院
陶寺遗址出土彩绘蟠龙盘,仅发现于一些规模较大的墓葬,且摆放于特定位置,因此被认定为贵族阶级的礼器。除龙盘外,遗址内还出土了土鼓、特磬等乐器及陶壶、陶罐等生活用具。陶寺龙盘最值得品味的是其上的龙图案。此龙是
中国
目前发现的最早的龙纹图案,然而形态与今日之龙相去甚远。其身体细长,由盘中向外缘盘绕,好似一条长蛇;但大嘴和嘴中的牙齿(照得不好,不太能看到)又是鳄鱼的特征。蟠
龙口
中还衔着一束庄稼。单从图案来说,陶寺蟠龙暗示了距今4000年左右的汾河流域有鳄鱼存在,考虑到鳄鱼习性没怎么变化,可以进一步推断当时的气候或许更暖湿于现在,平原地区水体丰富,沼泽广布;口中的庄稼表明了古代人对农业的重视。
山西博物院
陶寺遗址出土朱书扁壶,上有二红字,其一与甲骨文“文”字相同,另一字不能确定,有说是“尧”的,有说是“易”的。博物馆的讲解未在此给出定论。朱书扁壶是对汉字文字诞生时间的一个物证,说明夏之前
中国
就已存在文字。若认定第二字为“尧”,那它甚至可能是那个只存在于传说中的圣王朝代的直接证明。
走出传说时代,
中国
进入了奴隶制社会。
山西
是夏、商王朝的重要统治区域。
山西
南部的
运城
盐湖和中条山铜矿给两个王朝持续提供了上百年的重要战略资源。而更靠北的地区有其他民族活动。殷商时期,
山西
吕梁
山沿线到黄河东岸之间分布着许多与商王朝若即若离的“方国”。从这些地区发掘的商代后期遗存,既有商文化特征,又具有北方草原文化特色,呈现出别具一格的文化面貌。(“殷商时期”开始摘自博物院介绍词)
山西博物院
鸮卣,意即猫头鹰形状的酒器,形如两只猫头鹰背靠背而立。器物体态敦实,猫头鹰憨态可掬,是
山西
博物院著名的“愤怒的小鸟”,吉祥物一般的存在。文创店里有卖仿造型的雪糕。
山西博物院
龙形觥。龙形觥上的纹路不似中原青铜器常用的窃曲纹、饕餮纹等,而是一种称作鼍纹的纹路。鼍指的是今分布于长江地区的扬子鳄,与陶寺蟠龙盘一样暗示了夏商及以前华北气候要暖湿于现在。由于纹路不同,有专家认为龙形觥原本是属于
吕梁
山区的鬼方的器物。
前面提了,“晋国霸业”厅居然在整修。晋侯鸟尊只能上网看图了。
下一个展厅的策展人从华夏转为了北方的游牧民族们。公元535年,北魏政权分裂为东魏、西魏,大丞相高欢坐镇东魏“霸府”晋阳,地理位置为今
太原
西南。公元550年,高欢之子高洋废东魏自立,史称北齐,升晋阳为别都。数十年间,晋阳是王朝实际的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中心,掌管着东魏、北齐的政权根本(“公元535年”开始摘自博物院介绍词)。
浩瀚丝路贯通东西,
亚洲
各地和
地中海
诸国的使者与商人曾云集平城、晋阳,吸纳异域风情,远播中土物华。虞弘,来自未见史籍记载的鱼国,曾任柔然高官,出使波斯、吐谷浑等国,后出使北齐时被留任官(以上摘自博物馆介绍词)。虞弘墓是我国第一座完整发掘的,有准确纪年,有丰富
中亚
图像资料的墓葬。虞弘墓棺椁上浮雕有宴饮、狩猎、祭祀等场景。浮雕人物胡须浓密,高鼻大眼,是明显的西域人特征,而祭祀图案是袄教拜火的场景。虞弘仕北齐、北周、隋三代,在北周时检校萨保府,执掌入华外国人事务。虞弘棺椁的雕刻,萨保府的存在,都说明北朝时的
太原
是一座与
中亚
、西亚的交流蒸蒸日上的“国际化”大都市。
山西博物院
山西博物院
山西博物院
北朝风貌展厅则展示了佛教造像逐渐
中国
化的过程。北魏早期的佛像(云冈石窟)鼻梁高挺,薄衣贴体;北魏晚期和东魏造像则秀骨清像,身材修长,褒衣博带;北齐造像面相浑圆,身材健壮;隋唐造像丰腴健美,雍容华贵,优雅自然。佛教造像的风格实际上反映了建造者的心像。自我认同为外来客,则造像类似西域人;认同为中原民族,则造像类似汉人;向往仙风道骨,则造像同样清幽;向往武勇威严,则造像也力大无穷;向往美满富足,则造像心宽体胖。展厅中的造像有宫廷敕建也有民间捐建,交叉地反映了皇家对来世的企盼,皇家认为人民应有的企盼和人民实际的期许。
山西博物院
(东魏释迦立像)
山西博物院
(北齐
菩萨
头像)
山西博物院
(唐贴金彩绘
菩萨
立像)
山西
博物院之行令人遗憾地残缺。最重要的对“晋”的历史建构竟然未能一瞥,只能扼腕叹息。若仅论走过的展厅,我认为展览方自豪于本省无出其右的文化底蕴和历史悠久的文化融合,并积极地将这些展现给观众们。谈及文化底蕴,大家想到的多是
西安
,
洛阳
,
南京
这些古都,对
山西
似乎少有关注。而现今
山西
省的行政区划在闭塞(中性)上又冠绝全国。北抵长城,东临太行,西、南为黄河环抱,省内又山河纵横,融合所需的“交流”是
山西
所面临的挑战。在全球化的时代,国与国之间既要贸易往来,又要维持自身的独立,后者往往在于维持自身文化的主体性。内涵维护主体,融合源自往来。2004年竣工的新
山西
博物院,发掘于黄土下埋藏的历史,紧跟着时代的脚步,努力向外来者展示出本省的全新面貌,向省内居民说明本省的信念与发展道路。
我对博物院展览的设置大体有如上浅薄的理解。若在了解更多知识后,返回
太原
看看晋国展厅,那必是极好的。
晋祠:一曲千年
双塔和柳巷是现代
太原
在时间轴上的锚点,
山西
博物院是沿时间之河溯行的方舟,而晋祠是河流上游一处不朽的码头。这片土地魔法一般地将先人谱写的凝固的音乐吟唱了千年。循着歌声的方向泛舟,两岸的风景随之而变。
三千年前,一片叶子落在汾河之畔的唐尧故里,唐叔虞的家系随之生根发芽。唐地原本为游牧民族所占据,局势动荡不定,民族矛盾尖锐。唐叔虞采用“启以夏政,疆以戎索”的政策,稳定时局的同时,也发展了当地的农牧业。唐叔虞死后,其子燮继位,迁居晋水之旁,改国号为晋,是为晋侯燮。晋祠之名即来自于祭祀被尊为晋国之祖的唐叔虞之祠。可惜的是,古籍中记载的唐叔虞祠已经化为废墟,今日的唐叔虞祠始建于元代,经明、清两代翻修,形成了现在的格局。
晋祠博物馆
唐叔虞祠附近的碑亭里有一块“晋祠之铭并序”碑,为唐贞观二十年(646年)正月二十六日,唐太宗李世民东征归来,途径晋祠时亲撰御书。历史上唐高祖、唐太宗父子曾在起兵反隋前夜,前来晋祠祈愿。此碑通过歌颂唐叔虞建国的史迹,宣扬了唐王朝文治武功,以达到巩固政权的目的。这是
中国
现存最早的行书碑,是集史学、文学、政治、书法于一体的国宝碑刻(摘自晋祠内介绍词)。原始的唐碑虽然经历了千年的风化,但其上的许多文字依旧清晰可见,行书的浩气丝毫未减。意气风发的唐太宗在此勒马,忆起三十年前起兵反隋,而现今已自己已身居帝王之位。时过境迁,新王朝绝不会重蹈隋之覆辙,遂一挥大笔,一篇雄文一气呵成,一碑立起,纪录一朝千秋万代的统治,而最终留下的只是一抔黄土,一些名号,和一块巨石上的一腔热血。
晋祠博物馆
(原始唐碑)
唐叔虞祠,碑亭都在晋祠的东线,建筑大多集中在中轴线上。绕过水镜台,走过会仙桥,就到了金人台。金人台得名于台上伫立的四尊铁人。铸造这些铁人的原因众说纷纭。有说是因为五行中金生水,铸金人以保佑晋水源头的难老泉不枯水的;有说是因为晋阳接近边地,常有战乱,金人实际是晋
阳城
的守护者的。台上西南角的金人为宋代铸造,历经千年不锈,据说是因为所用的金属中混入了铬。
东北
角的金人重铸于民国,由于分部铸造的技术不太熟练,显得头大身子小。
关于者四个铁人还有个“铁人逃跑”的故事。相传,这些铁人在金人台上风餐露宿,日晒雨淋,
天长
日久,承日月之精华,渐渐有了灵性,它们不仅会说话,还懂得人情事故。西南角的铁人据说是中岳嵩山的高手铸造的,而
西北
角、
东北
角、东南角的三尊铁人出自本地匠人之手,都是“本地户”。他们三个站在“老乡”的立场上,情投意合,无话不谈。按照铸造年代的不同,他们分为老大、老二、老三。一天夜里他们闲聊起来,一致认为不该只防自家水患,而应替广大群众防止水灾,再加上庙里老僧对他们非常刻薄,经常苛扣他们的供品,所以产生了逃跑的念头,决定奔向经常发大水的黄河上游。
东北
隅的老二当先行军,先走一步。他刚走,守庙老僧就知晓了,悄悄拿了戒尺跑出来,把没有来得及逃跑的老大、老三痛打了一顿,造成他们头骨破裂、手臂断裂。再说老二来到黄河边,见河水滔滔,无法过河,正在犹豫之时,忽见一老船夫撑着一只小船顺水而来。便让老人帮他渡河,并问老人“你的船能载得动我吗?”老人哈哈大笑说:“你又不是晋祠的铁人,还怕载不动吗?”老人话音刚落,铁人便显出了原形,原来老人是河神爷,听说晋祠逃跑了一尊铁人,因此在黄河边等候他,点化他从此坐镇黄河水。所以
东北
角后来民国的时候补塑了一尊。(来源:
******
)
晋祠博物馆
(北宋“不锈钢”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