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晋风云四:晋祠阅读:781/10
相关目的地:太原
出发时间:
出行天数:
人均:元
本文来源AI智能发布,来原网址:https://www.mafengwo.cn/i/23394089.html | 马蜂窝,如有侵权可以联系客服处理删除:724495525#qq.com(#替换@)
到达
太原
南站后滴滴到酒店放好行李,休息了一会看还有时间,重新叫了滴滴奔赴晋祠。
下车已经近5点了,之前做过攻略,知道要到晋祠博物馆需穿过公园,由于时间已经不早了,于是两人快步向目的地走去。到了门口两人照常去询问工作人员,由于非江浙沪身份证号无法在网上预约的事情,工作人员在看过我的身份证后放我们进入。
晋祠,原名为晋王祠,初名唐叔虞祠,是为纪念晋国开国诸侯唐叔虞(后被追封为晋王)及母后邑姜后而建。
其中难老泉、侍女像、圣母殿被誉为“晋祠三绝”。晋祠是
中国
现存最早的皇家祭祀园林,晋国宗祠;是
中国
古代建筑艺术的集约载体,国内宋元明清至民国本体建筑类型、时代序列完整的孤例,附属彩塑壁画碑碣均为国宝;是三晋历史文脉的综合载体,晋文化系统上溯西周封唐建晋至盛唐肇创文脉传承的实证;是世界王氏、张氏的发祥地。
唐太宗李世民御书“晋祠”牌匾
凌云
阁
龙兴晋阳青铜雕塑。中间那位高头大马的就是名君李世民了
晋祠水镜台位于
太原
西南的晋祠,是现存较大的明清戏台。戏台分前后两部,从建筑形制来看,后台是明代建造;前台是清代补建。水镜台体现了殿、台、楼、阁四种风格。从东边看去,上部为重檐歇山顶,它像座楼;下部为宽阔的宫殿形制,它又是殿。从西边看去,上部是单檐卷棚顶,像座阁;而下面又是宽敞的
高台
。这是一座由殿楼和卷棚合而为一的特殊建筑。上悬正额“水镜台”,是清乾隆翰林、名书法家、晋祠人杨二酉所题,以秀丽著称,被誉为晋祠三
大名
匾之一。
晋祠每年要举行数十次祭祀活动,其中的十三个祭日要唱戏,除了祭关帝时在那边的钧大乐台演出,其余都在水镜台上进行。每逢唱戏总是观众踊跃,为了解决离戏台较远的观众能听到演员的唱腔和道白问题,我们的祖先非常聪明,想到了一个理想的扩音办法,那就是在台前两侧各埋下4个大瓮,每两个扣在一起,形成4个“大音箱”,从而把声音传向较远的地方。据说,因为有了这大瓮音箱,观众不论站在庙里何处,都能听到台上的声音。
匾额“三晋名泉”,是
清康
熙武举杨廷翰所书。有趣的是,杨二酉是杨廷翰之侄,伯父与侄儿,一武一文,各题名匾,一前一后,同悬于水镜台上,为这座戏台增色许多。
金人台共有四尊铁人,因铁为五金之属,人称之为“金人台”。西南隅的那尊铁人,铸于北宋绍圣四年(1097年),已有八百多年的历史,保存完整。据说,铁人忍受不了夏天的炎热,走到汾河边想过河。见一条小船,铁人要求船家带他渡河,船家道破了铁人的本相并把它抬回金人台。圣母勒令手下将领,把铁人的脚趾上连砍三刀,表示对不服戒律的惩罚。现在脚上还留着连砍三刀的印痕。
明代书法家晋祠附近东庄高应元为治其母偏头疼顽症,到吕祖爷面前求签。所求签上写有“添砖加瓦”四个字,意为应在晋祠内建造点什么,方能消灾去病。高应元在祠内仔细观察,发现殿、堂、楼、阁、亭、台、桥样样都有,惟独少了牌坊。因此,决定在祠内建一牌坊。计划中的牌坊比较小巧,但动工后不久母亲的头疼病就好了。因此高应元更改计划改建成如今这座高大的牌坊,取名“对越”,并亲手书写匾额悬于中央,这就是有“雄伟之笔”美誉的晋祠三
大名
匾之一的“对越”二字。
“对越”一词源出于《诗经》,原义是报答宣扬祖先功德,用在这里寓意报答宣扬母德高尚,母亲在这儿既指唐叔虞之母邑姜,又指高应元之母。
晋祠献殿建于金大定八年(公元1168年),为祭祀时陈列供品的场所。面阔三间,进深两间,梁架很有特点,只在四椽栿上架一层平梁,简单省料,轻巧坚固。四周槛墙,上置棂栅,雄壮敞亮。
献殿是供奉圣母祭品的享堂,始建于金大定八年(1168年), 明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重修,1955年用原料照原式翻修。
献殿面宽3间,进深4椽,单檐歇山顶。前后檐明间敞门, 四周无壁,只是在植墙上安直棂栅栏,从形制上看像一座凉孕。 殿顶架构极为简洁,梁身不弱不费,简单轻巧,四角构造合理, 坚固耐久。殿内敞朗,檐头舒展,给人以稳健舒适的感觉。献殿 在
中国
古寺庙建筑中不乏其例,但多为明清建筑,此前极为少 见。而晋祠的献殿建于金代,为国内同期现存的古建中所独有, 颇具代表性的历史价值,所以被文化部鉴定为晋祠三大国宝建筑 之一。
圣母殿
圣母殿,是晋祠的主殿,晋祠内主要建筑,坐西向东,位于中轴线终端。是为奉祀姜子牙的女儿,周武王的妻子,周成王的母亲邑姜所建。
“三晋遗封”:慈禧的御笔
“三晋”是秦统一以前,
中国
历史上的一个不可分割的悠久文明古国。所谓三晋就是赵国、魏国、
韩国
。赵氏 、 韩氏 、 魏氏原为晋国六卿,这三人杀死了晋国国主瓜分了进过土地, 前403年,周天子承认三家为诸侯,史称“三家分晋”。就是三家分晋,晋分为三家的意思。
三家分晋在
中国
历史上是战国时代的开始(公元前 403年),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将三家分晋作为开端,并提到三晋这个述语。三晋,实际上也是后世对这一段历史的统称“遗封”就是前人留下的东西.
“三晋遗封”其实指的是古人在“晋祠”留下的“建筑”风景.
惠普桐封:
周公旦为周朝的开国功臣,他是周成王的叔叔,周成王即位时,年龄非常小,所以由周公代理朝政,周公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才干,为周王朝制定了一整套典章制度,把周朝治理得井井有条。西周初年,周武王姬发驾崩后,唐国发生叛乱。太子姬诵年幼,在周公姬旦的扶助下做了国君,史称周成王。有一天,姬诵和弟弟叔虞一起在宫中玩耍。姬诵随手捡起了一片落在地上的桐叶,把它剪成玉圭形,送给了叔虞,并且对他说:“这个玉圭是我送给你的,我要封你到唐国去做诸侯。”史官们听后,把这件事件告诉了周公。周公见到姬诵,问道:“你要分封叔虞吗?”姬诵说:“怎么会呢?那是我跟弟弟说着玩的。”周公却认真地说:“天子无戏言啊!”
后来,姬诵只得选择吉日,把叔虞正式封为唐国的诸侯,史称唐叔虞。不过,叔虞长大后,励精图治,以自己的智慧才能,带领百姓兴
修水
利,改良农田,大力发展农业,使唐国百姓逐渐过上了安居
乐业
的生活,成为唐人爱戴的封建郡主。唐叔虞死后,他的儿子燮继位。因为境内有晋水,便改国号为“晋”。
山西
简称晋,也由此而来。同时为了祭奠唐叔虞,还在晋水源头、悬瓮山下修建了一座祠堂来祀奉他,这就是“晋祠”。“天子无戏言”也因此流传开来。叔虞去世后,儿子燮父继位,燮父依据唐国境内有晋水,便改国号为“晋”,从而开始了晋国将近六百年的煌煌伟业。
山西
简称“晋”就由此而来。燮(xiè)父就是第一代晋侯。
晋祠鱼沼飞梁最早记载于《水经注》,现存实物为北宋所建,呈十字型。“鱼沼”为晋祠第二水源,飞梁系沼上石桥。桥面东
西平
坦,南北两面下折,视之如鸟之双翼。梁思成言:“此式
石柱
桥,在古画中偶见,实物则仅此一孤例,洵为可贵”。晋祠三大国保建筑之一。
殿前廊柱上有木雕盘龙八条,传说为宋代遗物。前檐柱上有蜿蜒盘旋的木雕螭龙。龙身细瘦,昂首张牙舞爪,正面龙颈盘成“之”字形,龙首或向中上,或向内看,不一而足。中间两龙身形较大,龙身皆分数段组合而成,盘绕固定在檐柱之上。这些木雕龙柱乃宋代遗物,也是
中国
现存实物中最早的龙柱。
圣母殿,是晋祠的主殿,晋祠内主要建筑。北宋太平
兴国
九年(984),晋祠西隅
大兴
土木兴建造了规模宏伟的正殿供奉唐叔虞,崇宁元年(1102)重修。
政和
元年(1111),诏封叔虞母后邑姜“显灵昭济圣母”,正殿奉者改为“圣母”邑姜,世人也随之把这座巍峨的建筑称为圣母殿,这是晋祠现存最古的建筑,也是北宋木构建筑中的代表作。
殿内有宋代彩塑四十三尊,主像为圣母端坐木制神龛内,风头椅是,凤冠蟒袍,神态端庄。侍从手中各有所奉,为宫廷生活写照。殿内的宋代侍女塑像,是晋祠文物中极为珍贵的佳作,它是按照封建社会的宫廷制排列的,是宋代皇室生活的缩影。塑像共44尊,是不同年龄、不同个性的女性形象。她们个个眉目传神,形态潇洒,栩栩如生。是国内规模较大的一座宋代建筑。
43尊侍女像色彩稳重柔和,表情迥异,服饰及形态都各不相同,是古今中外历史上最伟大的雕塑之一,可谓巧夺天工。其中最著名的是右数第二尊头扎红饰唱花旦的侍女,梅兰芳大师曾天天到晋祠,对着她前后看了三个多月才离开。
这位侍女含羞带笑,喜溢眉梢,大概是刚刚唱罢,受到了圣母的夸奖。可是从侧面看去,隐约可见其红肿的眼睛和含泪的眼角,生活的辛酸及艺人的苦楚被她强压于心中却又不自觉的展露无疑。
圣母殿前两尊高约4米的站殿将军分立左右,据传说是《封神演义》中的方弼方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