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历史的脚步,“传统”五一也有多彩的新玩法阅读:1393/3
相关目的地:保定
出发时间:2023-04-28
出行天数:5 天
人均:1200RMB元
本文来源AI智能发布,来原网址:https://www.mafengwo.cn/i/24218118.html | 马蜂窝,如有侵权可以联系客服处理删除:724495525#qq.com(#替换@)
为了避开五一出行的拥堵,在28日下午16点出发,经过北刘庄的时候雨开始变大了,从马家沟村穿过后上京昆高速,雨也渐渐小了。
进入市区行驶有些缓慢,在18:50的时候到了潮十八砂锅粥,位置在翠园街翠园大厦底商8号。粥是那种比较黏糊的口感,里边料也挺多的,中份的够三口人喝;叉烧、琵琶鸭双拼:搭配酱汁甜而不腻,个人觉得烧鸭和叉烧肉真的挺好吃;水晶虾饺是吃粤菜必点的,不踩雷。
第1天上午:保定博物馆。
博物馆新馆在是2021年启用,整体硬件和布展水平还是很棒的,大约游览时间在1-2小时左右。虽然最炸裂的长信宫灯、金缕玉衣那些已经在
河北
博物院了,但留给
保定
博物馆的宝贝还是挺多的,这里依然是
保定
最值得一去的地方。
博物馆-美术馆-关汉卿大剧院-群艺馆,四馆连为一体。即使是五一假日的第一天,人也不多,可以先逛逛东湖公园,好好欣赏仲春的美景,北园的湖水很清澈通透,听着湖中的着蛙鸣,站在湖边内心十分惬意。
东湖公园由原本的防洪堤河道扩建而来,分为北园和南园两部分。南园以生态景观为主,水面上蒲草、荷花、芦苇,一同营造出“一湖烟雨”美景,这里已成为代表
保定
文化、休闲、宜居、创
新和
品质生活之城的新名片。
保定
市博物馆最值得一看的就是《
保定
故事》,东汉铜马和
曲阳
石雕。
进入博物馆一楼大厅,里面大厅空间很大,而且高度直达三楼楼顶,大厅北端对着门口有八根巨
大方
柱形成的弧形顶层的屏风建筑,东侧有两个卡通人物在欢迎大家的到来,再往东是上下两个扶梯通往二层。
博物馆的整个展陈综合运用展板组合、场景复原、AR、VR等全景呈现手段,全方位挖掘展现了燕文化、汉文化、直隶文化、红色文化等在全国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特色地域文化,重现了从旧石器时代
涞水
智人到当代京津冀协同发展
保定
完整的历史发展足迹。
保定
也是历史悠久的,它是春秋战国时期的燕国、西汉的
中山
国、东晋十六国的幽州翼州、唐代的
涿州
定州
、宋辽时的保州、清代的直隶省会。
一层的
保定
记忆非遗展厅,突出展示地域特色和具有代表性的国家级、省级非遗项目。有
保定
地区最具特色的戏曲文化
保定
老调、
河北
梆子,与
保定
渊源颇深的北方昆曲,以及地方戏哈哈腔的介绍。
保定
地区非文化遗产展示,还有有定瓷,北方舞狮,白酒,酱菜,中药等技艺。
蛋雕以鸵鸟蛋、鸸鹋蛋、鸡蛋为载体,采用异形组合拼雕、浮雕技法创作进行创作,作品中的人物栩栩如生,衣裙巾带随风舒展,潇洒轻盈,展现出奋发进取、豪迈勇敢、变化无穷的灵动之美。
定兴
京绣和
徐水
舞狮。
虽然这些非遗并非实体的文物,但应该得到应有的尊重和展示,让更多的人了解其魅力。
安国
药业历史已逾千年。药王庙源于东汉,北宋拓址扩建,一座药王庙,千年药业史。药王庙建成后,进香参拜者纷至沓来,逐渐演进为药材庙会。经过历时的陈酿与积淀, 成就了
安国
延续千年的中药产业,被冠以 “药都”和“天下第一药市”称号。
安国
市中药文化博物馆,通过文物展品、文字史料、工具工艺、药材标本等的展示,讲述
安国
如何经过岁月的沉淀、历史的磨洗,一步步发展成为辐射全国及周边国家和地区的著名中药材聚集地。
博物馆二楼是重点,有两个展厅,“精品文物展厅“现在是“遇鉴”的铜镜展。
”铜镜,亦称为“ 鉴 ”,是古人映照梳妆的用具。
中国
铜镜有着 4000 多年的发展史,历经战国、汉、唐三个辉煌阶段,明清后逐渐衰落。铜镜造型精美别致、工艺精良、图纹华丽,具有重要的历史和艺术价值,是不同历史时期社会风俗、宗教信仰和文化传统的综合体现,也是冶金技术发展的历史见证。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是时代赋子我们的职责和使命本次展览,从
保定
市博物馆馆藏铜镜中遴选出一百余件文物精品,通过《镜从何来》《镜中繁华》《炼冶熔铸》(映照生活》四个部分,形象展示古代铜镜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艺术成就,再现古代人民独特的审美意识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一面铜镜,万千气象。
铜镜展展出了历史上各式各样制作精湛的文物铜镜,可以扫码听讲解。
铜镜是古人照面饰容的日常用具。铜镜发明之前,古人止水照容或铸鉴盛水照容,商代铜镜作为祭祀用的礼器,一直到秦朝均为王公贵族所享用。随着经济发展,汉代以后逐渐走向民间,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用品。明清以后,随着西方玻璃镜的普遍使用,铜镜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古代铜镜在注重实用功能的同时,兼具关注人们的精神需求。正面梳妆照容,背面一般铸纹样,无纹样者称素背或素镜。铜镜的纹饰主要有铭文、花草纹、动物纹、人物故事纹和其他纹饰等几大类。
纹饰彰显着不同时期铜镜的制作技艺,反映着不同时代的文化风尚,更是人们精神世界和思想内涌的具体体现,成为探究古人审美、情趣、观念以及精神追求的实物例证。
汉代以后,铜镜走进百姓生活,铜镜使用的主要方式有手持或放置在镜架、镜台上。但因铜镜由青铜铸造而成,和空气接触时间稍长,会逐渐变得黯淡无光,无法用以映照形影,不仅需要平时注意保存,更需要时常保养。
清代铜镜铸造大致经历了两个阶段:乾隆朝以前,铜镜还是得到了有限的发展。虽然这时铜镜铸造业,没有明代那样繁荣,但是在造型、工艺和装饰上,却有了许多创新之作,形成了本朝独特的风格。乾隆朝以后,随着玻璃镜使用范围的扩大,铜镜逐渐走向了没落。此时铜镜数量少,铸造也较前一阶段粗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