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墙跖旅||天開海岳-老龍頭阅读:740/2
相关目的地:山海关
出发时间:2024-01-27
出行天数:2 天
人均:400RMB元
本文来源AI智能发布,来原网址:https://www.mafengwo.cn/i/24404523.html | 马蜂窝,如有侵权可以联系客服处理删除:724495525#qq.com(#替换@)
写在篇首:2024年1月27-28日
北京
品味长城户外走蓟镇山海路长城,票哥借机,游览了万里长城入海石城-老龙头,万里长城第一关-
山海关
,万里长城规模最大的水关-九门口,万里长城第一险隘-三道关。这四座形胜,皆为万里长城雄关之最,历史深厚,名冠天下。两日身临绝塞,观海揽胜,犹如捧读长城史志,眼里塞满壮美,心中洋溢赞叹。老龙头、
山海关
、九门口、三道关成为票哥走长城以来最饱满的记忆。
1月27日上午游览从老龙头开始。
老龍頭日出
老龙头位于
秦皇岛
市
山海关
区城南渤海之滨,是明蓟镇长城东端入海处。去老龙头看海上日出,赏“长城连海海连天”胜景是票哥多年夙愿。
为了欣赏老龙头日出,票哥几乎一夜无眠,早5点就起身从宾馆赶赴老龙头。由于时间太早,景区还没开门,票哥只好出铁门关进入关外海滩静候日出。
清晨的渤海湾一片寂静,辽阔的海天只有涌动的早潮拍打着老龙头,天际云雾朦朦,入海石城和靖虏台只能看到黑黢黢的轮廓。此时海滩上只有票哥一个人,过一会一位男士也来到海滩,询问得知他喜爱长城摄影,与国内多名著名长城摄影家很熟。闲聊间天色渐渐明亮,雄伟的老龙头屹立在海天之间。
近七点海天相接的云雾边出现一道亮色,慢慢地那道亮色渐变成一抹绯红,而后绯红越来越浓,越来越铺展,转眼间海天红霞旖旎,而后红霞中出现一个亮点,那就是太阳,太阳在浓烈绯红的云霞中越来越大越来越亮,最后猛然一跃,从海面升起来了。此时,天际、大海、老龙头都被日出霞光铺染,天海之间光芒四射,那么浓烈,那么壮观。这真是“日出扶桑光赫赫,万丈霏霞染海天”的伟大奇观。
▼晨晖中老龙头
宁海城
欣赏完老龙头日出,票哥去老龙头景区游览。老龙头景区由入海石城、靖虏台、 南
海口
关、
澄海
楼、
宁海
城、海神庙、滨海长城等组成。进景区首入
宁海
城。
宁海
城,崇祯六年由山海巡抚的杨嗣昌主持修筑,是
山海关
七
大城
堡之一;是蓟镇重要的军事要塞,是我国现存规模较大的明代军营。
宁海
城呈钜形,开西门、北门,城门上设有箭楼,整座城池墙高8米 厚4米周长899米。此城《临榆县志》有明确记载。清光绪二十六年英军根据《辛丑条约》建兵营于
宁海
城,对
宁海
城造成极大破坏。1988年
山海关
人民政府投资修复
宁海
城,重现
海防
古城雄姿。
▼
宁海
城北门
进入
宁海
城首先看到龙武营。龙武营,明天启二年由兵部尚书、内阁大学士孙承宗设立,1992年重建。龙武营是明代
海防
水军兵营,重建设施全面反映明代水军生活训练的场景。
▼龙武营
穿过龙伍营就是将台和八卦阵,此将台被称为戚继光点将台。是戚继光任蓟镇总兵,修建入海石城,点将操练兵马指挥台。戚继光镇守蓟镇16 年,常年巡视边务,他在诗中写道“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
▼戚继光点将台
点将台其左建有守备署,此为分守老龙头、南
海口
关、
宁海
城将领衙署。
宁海
城守备是明代正五品武官,听命于蓟镇总兵和山海路参将,节制千总和把总。在
临海
关城设军阶较高的守备镇守,可见老龙头防御重要。新修的守备署为仿明硬山四进四合院,青砖朱瓦,彩绘明艳,庭院清幽,正堂议事,后宅居人。游遍守备署,票哥对
海防
、海运厅内的《海运古港》《明朝
海防
大营》《兵夫列船式》《
山海关
水陆边防图》等印象深刻,走出守备署票哥觉得明代将领能居住如此深院豪宅不可想象。
▼守备署
▼把总署
澄海楼
宁海
城东南角建有老龙头景区的标志性建筑-
澄海
楼。
澄海
楼建于明初,原为南
海口
关一座观海亭,明万历三十九年
山海关
兵部分司主事王致中将其改建为二层的楼阁式建筑。
澄海
楼又名知圣楼,原规格为:“高三丈,广二丈六尺,深一丈零八尺,三间,当为守城箭楼”。现存
澄海
楼为1987年复建,为两层大木结构、重檐九脊歇山瓦顶楼阁。
走近
澄海
楼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层乾隆御笔“
澄海
楼”匾额,
澄海
”意为“大海澄清、海不扬波”,象征圣人治国,天下太平。二楼匾额“雄襟万里”是明末内阁大学士兼兵部尚书、蓟辽总督孙承宗所题。“雄襟万里”赞美了老龙头的雄伟风光,抒发了心系国家的博大胸怀。
走进
澄海
楼仰视乾隆御书匾额“元气混茫”,欣赏御书楹联“日曜月华从太始,天容海色本澄清”。品味镌刻在墙壁石碑上帝王将相和文人墨客登楼时所吟诵的诗句,仿佛身临一场诗词歌赋盛会。
登上
澄海
楼真有“长城连海水连天,人上飞楼百尺巅”的愉悦,驻足南望:浩瀚大海波澄万里,峰叠千重。翘首北观:群山巍峨,雄关漫道,烽台逶迤。俯瞰楼下:入海石城扬波吐浪,激雪飞涛,气吞海岳。登临者观海揽胜,心潮澎湃。
▼
澄海
楼
澄海
楼前有一通古碑,上书“天开海岳”,字体浑厚古朴,遒劲苍郁。据传此碑为唐代名将薛仁贵东征高丽时所立。“天开海岳“道出了“放眼天际,苍茫一碧,天适地设”的景观神韵,展示了海阔天高,山海激越的壮美气势。
传说此碑曾被
英国
军队挖弹药库时推倒。1927年张学良到老龙头游泳,发现此碑命人重新树立起来。
▼天开海岳碑
老龙头
登
澄海
楼极目山海饱阅诗文,楼下即是老龙头景区核心景观-老龙头长城。
老龙头长城位于
山海关
城南五千米,明洪武十四年,大将军徐达在此修建
山海关
前卫哨城。嘉靖四十四年主事孙应元增建靖虏一号敌台,万历七年戚继光派参将吴惟忠修筑“入海石城”。从而形成集山、海、关、城于一体的海陆军事防御体系,是万里长城唯一入海处,被誉为“人类建筑史上的千古奇观”。
老龙头是明蓟镇长城东起点,由入海石城、靖虏台,南
海口
关组成。
入海石城立于海水之中,为我国唯一的一段海上长城。入海石城建筑结构独特,全部以巨型花岗岩条石砌垒,端头部分有异型石块,一般重达2吨~3吨。康熙在《
澄海
楼》序中记述入海石城:“关城堡也,直峙海浒,城根皆以铁釜为基,过其下者覆釜历历在目“。入海石城垒砌巨石9层,伸入海中22.4米,宽8.3米,高9.2米。龙首探海、弄涛舞浪。
▼老龙头入海石城
靖虏一号敌台横跨入海石城,为万里长城唯一屹立在海水中敌台,被誉为长城敌台之始。《四镇三关志》记载:“
海口
敌台一座,嘉靖四十四年建,在南
海口
关尽处,入海中数丈,高三丈五尺,上设铺舍一间,内储火器,宿兵常守“。此台为砖砌梯柱式空心台,东西各设三箭窗,北墙设一门一窗,南墙设一门两窗。内部形制为三券室三
通道
,东券室顶开天窗,架设木制扶梯通往台顶。顶部地面方砖铺墁,四周垛口墙,铺房为棚券式,外做小式硬山布瓦卷棚顶,寿字勾头,莲花滴水。登顶眺望,极目海天,尔或清空万里,心旷神怡;尔或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满目萧肃,遐想无限。
▼靖虏一号敌台
南
海口
关座落在镇虏
台北
侧,是蓟镇长城第一座关口,隶属“山海路十
大关
隘”之一。据明代《
山海关
志》记述:“南
海口
关,城南十里,海近岸浅处多巨石,块叠,因筑城入之。每潮汐至,水浸女埤,城尽处深不可犯。”明初徐达建
山海关
城时,看到此地险要,就在此设立
海防
第一要冲,驻重兵把守。《四镇三关志》记载“南
海口
关城堡一座,洪武年建,直
临海
浒”
南
海口
关建筑规模不大,券拱门洞宽3.2米、高3.9米,券顶为三券三伏,拱脚条石砌筑,洞内条石墁地。券洞上“南
海口
关”匾额依然完整。
▼南
海口
关
海神庙
中华民族历来信奉神祗,老龙头西侧建有海神庙,此庙置于海中,始建于明初,1989年重修。由牌坊、三孔石桥、山门、钟楼、鼓楼、海神殿、天后宫、观海亭组成。
山门中供奉“天佑”、“天应”两位大海神将。
正殿海神殿供奉
东海
之神-禺虢。
后殿天后宫,祀奉天后妈祖娘娘。妈祖俗名林默娘,宋朝
福建
湄洲人。传说她未卜先知、呼风唤雨,会“乘席渡海”之术,常常在海上游巡岛屿,拯救海难,为海内外华人普遍信仰的海神。
天后宫前的观海亭是榆关八景之一“海亭风静”。据说站此亭观海与登
澄海
楼观海感受截然不同。登观海楼极目远眺,海天一色,风号雷吼,巨浪奔涌,气吞海岳,而登观海亭感受是“屹然排浪耸高亭,海水连天一色青。风伯任从雄远岸,飙狂不敢犯疏棂。金猊香袅时微动,铁马声息只静听”,动与静的感官反差,就是老龙头自然天成的胜景魅力
每当云雾缭绕或烟雨蒙蒙,海神庙若隐若现好似瀛洲仙境。海神庙之美是赋诗作画的灵感来源,庙内墙壁上刻满历代文人墨客的诗作,清帝康熙和乾隆题写的“万里波澄”、“珠宫涌现”匾额挂在天后宫上。
▼海神庙
▼山门
▼海神殿
▼天后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