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胡同——八大胡同阅读:2219/2
相关目的地:北京
出发时间:2022-10-20
出行天数:1 天
人均:元
本文来源AI智能发布,来原网址:https://www.mafengwo.cn/i/23897266.html | 马蜂窝,如有侵权可以联系客服处理删除:724495525#qq.com(#替换@)
胡同,对于我这个“土生土长的
北京
人”是那么的熟悉,小时候,跟玩伴在小胡
同里
穿梭、奔跑、嘻嘻;长大一点,帮助家长去附近胡同的粮店买米面,去副食店打油盐酱醋,到了冬天协助家长买冬储白菜、大葱、劈柴、煤球~~再长高些,就跟着发小的哥哥姐姐,爬树,攀上平房的屋脊,沿着屋脊走到附近的院子,去“偷”邻居院里丰收的马牙枣,无花果、黑枣、石榴,山楂,柿子~~兜里装的满满的,大摇大摆的从另一条胡同或院子走回家。这些看似特别无趣的日常,当年就是我们最大的快乐。现在的孩子们永远无法理解的快乐。
北京
的胡同,比比皆是,胡
同里
大部分是平房,随着家庭人口扩容,院子里又塞进了无数个材质标准不一的自建小房,成了拥挤的大杂院;那些规整或有小楼的院子,通常之前都是大户人家的,有着各自不同的故事和命运。胡同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承载着我的童年美好记忆。
随着改革开放,位置好的老胡同最先被拆除,建起高楼大厦。很多历史也成为无法追回的遗憾。
为了更好的保存和保护历史,原则上不再拆那些历史街区和院落,成为不可移动的保护文物,政府也在加大推进改善胡同居民生活条件,房屋修缮,台阶旁边安装了扶手和缓坡,方便老年人残疾人进出,网路铺设,电力供给能力提升、改造公共厕所、提供直饮水装置等等。
胡同是嘈杂的,每天人来车往;胡同是充满烟火气的,赶上饭点儿各家各户小厨房飘出炒菜的香气;街头巷尾依然会听到那亲切的“吃了吗您?”;胡同是温暖的,走在胡同不时可以听到邻居间打着招呼;胡同是八卦的,讨论家长里短更是再自然不过的话题,虽然大家各自有家,但似乎也没什么秘密,胡同就是个紧密型的城市生态,不出胡同,日常生活必需品也能采购差不多,小理发馆,小饭馆一应俱全,也为居民提供了便捷的交往空间,归属感更强。总之,那种感觉只有住过胡同的人才能体会到。
疫情的反复和不确定性,让2022年的旅行计划全部泡汤。索性放弃天涯海角,着眼于身边每天看得见摸得着的那些胡同,那些博物馆,那个我热爱的
北京
!
八大胡同
北京
的胡同千千万,像人体的毛细血管般,错综复杂却又相互关联自成体系。探访老
北京
胡同的想法源于前阵子观看凤凰卫视的纪录片《
北京
的八大胡同》。历经1-200多年,依稀可以从那些建筑的形态和设计基因里,沉浸式感受它们的崛起、兴盛、衰落和破败。
儿时从大人口中听到八大胡同,知道大概在大栅栏一带,解放前都是妓院,有些隐晦和不屑。虽然距离我住的北新华街没有多远,但从未去过。看完纪录片又将感兴趣的内容上网搜了搜,原来八大胡同不简单!
所谓八大胡同的范围,大体是铁树斜街以南,珠市口西大街以北,煤市街以西,五道街以东,这一片区域。下图画红圈的八条胡同是里面比较知名的,百顺胡同又是这八大胡同中名气最大的。这片区域最多时有几百家妓院,等级高的妓院,几乎都在这八条胡
同里
。
这些胡同没必要一定按照什么顺序走,随心所欲的游走其中,捕捉点滴的美好和回忆,一定有所收获。
八大胡同的名气形成要从1790年徽班进京为乾隆爷祝寿开始,那年从
扬州
征召以戏曲艺人高明亭为台柱的三庆班入京,后陆续又有其他徽班艺人进京,逐渐在韩家谭,
陕西
巷,铁树斜街、百顺胡同等地落脚。这个时期也是京剧诞生和发展的重要阶段(据查京剧诞生于1840年)。
清朝初年的“旗民分住”政策,旗指满人,民指汉,回族等。前门以北为内城,以南就是城外了,汉族基本都被轰到南城,就是前门南。商业等也跟着转移到这一带。到1906年前门火车站投入使用,为这片地区带来更大的客流和便利。
八大胡同紧邻大栅栏,那里商业繁荣,商铺林立,会馆众多(会馆相当于现在的驻京办),各地进京做生意,赶考的人都会到会馆落脚;餐饮也极其发达,戏班子很多,后续妓院发迹于此也属顺理成章之事了。 扎堆儿做生意,相互支撑衬托,规模越来越大,这个商业逻辑放在哪个时代都适用。
每条胡同,都有历史背景介绍,一些名人旧居或旧址也有标牌,苦于现在都是民居,几乎家家院门贴着”居民住宅,谢绝参观“ ,想来该是游客太多,不胜其扰吧。我也尽可能守规矩,只能走马观花了。
2014年春晚京剧节目《同光十三绝》,就是以晚清同名画作为背景,试图重现那段群英聚会的历史。画中的十三位人物,为同治到光绪年间驰名京师的京剧名角儿,也是后世公认的
中国
京剧艺术奠基者。
这十三位角儿都曾在八大胡同一带居住、生活、演出过,百顺胡同和铁树斜街,有几所著名京剧艺人住宅,大部分已沦为大杂院。京剧大师梅兰芳先生的出生地位于铁树斜街101号,看上去保存完好。
慈禧很喜欢听戏,颐和园万寿
山东
麓的德和园内大戏楼,就是为慈禧60大寿生日修建的。据说她格外喜欢谭鑫培、杨小楼的戏。谭先生故居在铁树斜街,杨小楼先生曾居住在百顺胡同。
百顺胡同49号茶室,前身是叫“鑫凤院”的二等妓院。依旧很漂亮的外墙雕花保存较完好,酷似巴
洛克
风格,在八大胡
同里
也算得上数一数二了。院内楼上雕花栏杆和房门上的纹饰依稀可见。
老
北京
人的随性、热情,健谈以及“
朝阳
群众”的正义感,无处不在。原汁原味的市井生活,城市中的烟火气息,南城保留的更为纯粹。据说疫情前,有人力车的胡同游,可以边看边听拉车师傅用纯正
北京
腔娓娓道来正史和野史编织的胡同故事。
家门口支个折叠桌,邀上仨俩邻居,简单的吃食配上地道的
北京
“特产”二锅头,或“大绿棒子”,便可开心的畅聊起来~~
老
北京
人养鸟也是相当讲究的,虽然我一直觉得它们没有猫狗那么通人性,伺候起来也丝毫不省力,三餐时不时还要添加些活虫儿,改善伙食。每天也要遛,训练技能。画眉和鹦鹉是比较大众的品种。我爸爸在世时也养过鹦鹉,虽不出去溜鸟,但每天都有“放风”时间,跟它聊聊天,那鹦鹉也像个明白事理的小孩子,站在爸爸肩膀上跟着他每个房间巡视一番,时间到,会自觉的跳进笼子里。但它始终没有学会“学舌”这技能
。
无论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里,人们都怀有一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憧憬。
这就是原生态老
北京
民居。
如果说八大胡同是一部社会百科全书一点不为过。它经历了从清乾隆、到清末庚子之乱(八国联军侵华),民国建立、
日本
侵华,直至新
中国
成立。 成规模到昌盛期基本是清
咸丰
中期到光绪年间。
清初是禁娼的,来京的徽班弟子都是男孩子,女子角色是男孩子饰演,学戏的小男孩中漂亮的一般就是男旦。清代的八大胡同最早与风月结缘,完全是因为男妓相公而起的,有很多相公堂子。晚清,禁娼政策松动,相公堂子逐步被妓院取代,而大肆兴起,成为著名的烟柳巷。政府给妓院评级,征税,充国库,也让这一带的妓院渐渐规模化,合法化。也算得上是青楼文化的一次转型吧。
八大胡同一带的妓院都是一等“清吟小班 “、二等”茶室“,前来的客人更多是达官贵人、文人墨客。据说袁世凯的二儿子就是八大胡同的常客,袁世凯也经常来此。散乱在附近巷子里的妓院档次大多是三等“下处”,四等“小下处”,以及最下等的“窑子”。 三等及以下的,才是我们认知里的卖淫嫖娼妓院。
一等、二等妓院都属高档场所,除了建筑和庭院规模更大,装饰更精美外,妓女也更上乘。她们大多是
扬州
、苏杭女子,故称南班,更精致更文艺。擅长琴棋书画,吹拉弹唱,品茶,卖艺不卖身,陪喝酒打牌聊天,更像是一种时尚社交~~比较出名的赛金花、小凤仙都属南班妓女。
位于韩家胡同的“
庆元
春”就是当年的“清吟小班”,现已杂乱残破。查资料时,看到网上有介绍“
庆元
春”三个字为清末户部尚书李钟豫所题。据称颐和园“佛香阁”三个字也出自他的手笔。假如这一切是真的,只能说当年
庆元
春的老板背景非同一般。这间妓院也一定有着更为与众不同的故事。
韩家胡同20号,如果不是那木楼梯和花地砖吸引了我,兴许就错过了,我记忆中的院子通常会有个门道,再入院内。这也是我唯一胆战心惊的“闯入”民居楼内拍照,也不知是否有监控看到我略显鬼鬼祟祟的样子
,几条胡同走下来,没有第二个院子是楼梯对着大门且大门敞开着的。
正对着的窗户里传来打牌的声音,没敢去院子,直接蹑手蹑脚拾级而上,楼梯吱吱作响,快到二层的最后两级台阶已经不平还有点颤悠。俯瞰院内,就是一个字,乱。放眼平视,目光所及,很漂亮,房间规整的嵌入青灰色砖墙里,木质楼板、栏杆质感还在,尤其天井上面的木结构顶棚,遮阳挡雨透气。如果院子腾空,粉饰修葺,一定非常大气、精致。
傍晚的楼道很黑,差点儿踩空
没查到这个院子的资料,但看上去至少是茶室级别的。过去一等妓院妓女,自己有单独房间,且房间布置也很有水准,甚至还挂字画,并且配有一名跟妈儿。逢年过节客人还会给自己常光顾的妓女送礼。更像是带有暧昧色彩的社交,而不是我们想象的纯情色交易。
文物保护和居民生活或许永远是对矛盾,不住在那里的人,会感慨那些呈现历史记忆的建筑,应该永远活在它们诞生的那个位置;而住在那里的人们盼着尽快改善居住环境和便捷性,
比如
面积,
比如
厕所入户等等。韩家胡同口的这个二层小楼,外观还算规整,走近,那不足一米的狭窄
通道
,确实存在安全隐患~~
,更别提那些木质结构小楼,堆满杂物的院落~~居住面积有限,杂物也只能随意堆放了
现存的胭脂胡同可能是八大胡
同里
最短的,相传这里曾经是卖胭脂粉的店铺而得名。京剧《苏三起解》里苏三与王景隆的故事,就发生在这条胡同的苏家大院。在胭脂胡同中段有一条与之垂直交叉的胡同,分东西两段,分别叫东、西壁营胡同,明代曾叫“东、西皮条营”,虽然没有记载这里住的都是拉皮条的
,但总会让人联想多多~~西壁营胡同是条死胡同,它的尽头与纪晓岚故居围墙接壤。
陕西
巷,得名于明朝,很多
陕西
籍的木材商人聚居于此,历经数百年,名字沿用至今。也是我最喜欢的胡同之一。最兴盛时期,有14家一等妓院在此经营。
自乾隆年间到1949年,开的都是头等清吟小班。赛金花和小凤仙都曾在此接客、生活。小凤仙和蔡锷的故事,还是从电影《知音》了解的。她所在的云吉班,赛金花所在的怡香院旧址都在
陕西
巷,胡同内散落几处两层小楼,门口虽没有标识且相当杂乱,仍是辨识度很高的存在。
云吉班旧址——小凤仙曾经的住所,青灰色二层砖楼,仔细看门眉上的几个字“宏丰粮栈“几个字。不知道这个建筑还有哪些故事~~据传,当年蔡锷利用小凤仙掩护逃离京城,潜回
云南
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
据说保存最完好的建筑就是下面这栋-
上林
仙馆,现在已经挂上“小凤仙旧居”牌匾。之前的旅馆貌似已不再经营。玻璃门被遮挡,无法探寻那背后的神秘。
陕西
巷主街上还有几个分支,其中
榆树
巷尽头就是赛金花的怡香院旧址。没想到,这个二层小楼已如此破败。木质廊檐、雕花,垂饰,木楼梯用铁板遮挡着,除了那堵高墙外,有种随时会垮掉的错觉。
这里不得不提名妓赛金花,江湖称赛二爷,一个颇具争议的传奇人物。她十几岁就入风尘,后成为清末状元洪钧的二房姨太太。跟随洪钧出使德、俄、奥、荷
四国
。可以讲流利的德语。洪钧死后,无可依靠的她,重操旧业,辗转
上海
、
天津
,最后落脚
北京
。坊间传说,庚子之乱,八国联军入侵
北京
城,她与联军司令
瓦德
西的关系,凭自己的外事经验,化解了国家危难。当然,这一切是否真实,我没考证。她的人生经历,拿出哪一段都已足够传奇了。
每个时代对美的认知和标准差异还蛮大的。
图片来源于网上
陕西
巷南口是老字号药店“德寿堂”(南号),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以自创鸡鹤为注册商标的“康氏牛黄解毒丸”享誉京城。但我两次来这边,它都没营业,不知道现在什么情况了~~
除了那些赫赫有名的妓院建筑外,这条胡同还有几栋小楼,兴许就是那1/14吧。
胡
同里
的“大明星”,一位大爷养的鸭子在放风 ,周围的邻居都过来搭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