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游客,游在北京的几点建议阅读:1998/2
相关目的地:北京
出发时间:
出行天数:
人均:元
本文来源AI智能发布,来原网址:https://www.mafengwo.cn/i/23598536.html | 马蜂窝,如有侵权可以联系客服处理删除:724495525#qq.com(#替换@)
北京
这座城市,作为咱的首都,在
中国
是独一无二的,所以,看它,也就要看它有,别处没有的。
北京
可看的可以分为两大类:古代的、现代的。
古代的,我去过故宫、长城、天坛、颐和园、国子监、后海。
比如
故宫,进去,就是去看看皇帝呆的地儿到底长啥样子,毕竟,除了故宫,别的皇朝宫殿现在都只能是在曾经的地界上立块石头,告诉你,这里是某某遗址。
故宫
故宫
比如
天坛。即便仅仅是出于对皇天后土的崇敬,也应该去那里转转,在天坛的感觉和在故宫的感觉很不一样:一样是高大,故宫高大的是宫墙,天坛高大的是天地。
天坛公园-祈年殿
比如
长城。都知道“不到长城非好汉”那句话,可是,为啥不到长城就不是好汉了呢?爬上去才知道,长城不光是“长”,关键是很陡,从一个垛子到另一个垛子之间,有好多台阶,有些地方几乎是笔直的,爬上去,要体力也要胆量啊。
八达岭长城
八达岭长城
八达岭长城
八达岭长城
比如
颐和园。那是一座巨大的皇家园林,有山有水,有建筑。万寿山下那700多米的长廊,长廊枋梁上的8000多幅彩画,真是令人震撼。那烟波浩渺的
昆明
湖,
昆明
湖那仿西湖的苏堤建造的西堤,还有跨越于东堤和南湖岛之间的十七孔桥,还有仿
江南
水镇建造的“
苏州
街”……如果说,
江南
的园林是私家的小巧精致,是文人的风雅之气,那走进颐和园,扑面而来的便是皇家的恢弘大气以及恢弘底下皇权的力量。
颐和园
颐和园
比如
后海。如果说走进故宫,看到的是一个王朝的威仪,去往后海,感受到的则是老
北京
的历史余韵。“后海”不过是一片人工湖,是什刹海的一部分,但它离天安门很近,离南北官方胡同、烟袋斜街、南锣鼓巷都很近,环绕着什刹海,有很多王公贵族的私人府邸,也有现代名人故居,所以那个地方可算得
北京
的一片风水宝地。
什刹海
什刹海
来说说现代的。在
北京
的街头,目力所及,随处都是“国”字头的招牌,远离皇城的我们只能通过各种媒介看到的名字,在
北京
的街头,你都可以从空间上贴近它,这种感觉还是蛮神奇的。如果时间允许,建议去一些国家级场馆看一看,哪怕只去一次,也算是触摸到了这类场馆的最高级,从今往后,便也可以“曾经沧海难为水”了。
比如
,天安门、王府井、长安街、中关村、鸟巢和水立方,
比如
清华园、未名湖、北师大,还有
中国
国家博物馆、
中国
美术馆、国家大剧院、
中国
现代文学馆等等。
北京师范大学
清华大学
清华大学
在国博,最开眼的是国家元首之间互赠的礼品展,那叫一个独一无二呀。
中国国家博物馆
天安门广场
下面这些足迹记录于2012年,那个夏天我曾逗留在京城一月有余。
我与京城的那些个“馆”儿
早都有歌中唱到
北京
的“桥”多,其实,多的,还有
北京
的“门”,更有
北京
的那些“馆”儿。在今年这个有闲的夏天,我再次歇在京城,走近了
北京
那些“馆”儿。
我几乎都忘了自己最大的兴趣原来一直在文字、在文学上,直到我坐656路公交车花了一个多小时,走进了位于育慧南路的
中国
现代文学馆。
中国现代文学馆
我得承认,当我站在文学馆的西门的时候,就已经真切地感觉到心里的一份激动了,被告知参观者走南门,于是退回来绕过去走到南门,不用买票,只是简单的登记之后,就在保安的指点下,存了包,去往C座(目前唯一对外开放的展馆)。沿路经过A座、B座两栋大楼,来到C座,发现这里少有人走,很安静。
中国现代文学馆
把我的手放进巴金先生的手模,轻轻推开玻璃门,我,进了大厅。
第一感觉是空间好大,再就是几乎见不到人,依然是很安静,安静得让我有点忐忑。好在迎面有一幅告示牌,指引了我该走的路线。
先来到离门口较近的二展厅,看到了许多熟悉的台港澳及海外华人作家捐赠的作品,特别是一些手稿,感觉好像一下子与他们亲近了许多。
中国现代文学馆
中国现代文学馆
向左向里走,看到了“
中国
现当代文学展”的几个字,收回被拉长的视线,我站到了第一展厅的门口,一年长一年轻两个保安迎上来告诉我:展馆内不许拍照。当然是赶忙答应,收起相机,满怀敬畏,走进展厅。
这是一部实实在在的
中国
现当代文学史。
展览时间跨度从19世纪末一直延伸到新世纪,再现了
中国
现当代重要作家、文学流派的创作实绩,几百位作家、几百件手稿和初版本图书、几千张图片以及北大红楼、鲁迅的老
虎尾
巴书房、郭沫若和茅盾书房、左联成立会议室等场景的还原复制,以实证的方式呈现和还原了
中国
现当代文学“百花齐放”的辉煌成就。
我在那些展品前驻足凝望,想起了那些只管读书不管柴米油盐的学生时代,想起了曾随着作品里自己喜欢的人物的悲喜而悲喜的单纯时光,想起了那些文字曾带给自己的感动与温暖。此时此刻,好像是与一个又一个故人的久别重逢,心里真的是一种莫名的激动。
我在展厅里呆了近两个小时。偌大的展厅里,除了那些被展示的文学及文学家们,就只有我。
出来的时候,我从那个年轻的保安疑惑的眼神里读到了不解,他一定是对我能在里面呆那么长时间感到不可思议吧。
一时间,我感觉自己是那么富有,可以在这样一个安静得有些冷清的地方,以懂得的名义,与
中国
现当代文学及文学家们有这样的相遇或重逢。
也就在这一刻,我知道自己原来一直这样爱着文字,爱着文学。可是,也分明感觉到了一丝尴尬。是为自己不合时宜的孤独观展,还是为当初为了创建文学馆而奔走劳碌的人们,抑或是为了展馆里那些大多已然仙逝的以文学为生命的灵魂呢?他们的文字曾经在那个物质贫乏的年代带给了人们精神的丰盈,如今,斯人已逝,文字尚存,可是,再到那里去找还想读它们的人?巴金先生把文学喻为火种,火种犹在,只是到哪里去找可以点燃的柴薪?
中国现代文学馆
过厅里摆了一溜的茶几、座椅,雪白的椅子嫩绿的坐垫儿,很清爽。我坐在那儿,真希望有一本书可读,那个年长的保安淡淡地说,前几年是有阅览室的,现在关了。那两座都租给人办公用了。“没几个人来”,稍停顿,他又补充说。
走出C座的时候带着某种说不清的复杂情绪,没有径直出去,而是绕道大楼的后面,原来这里还有一片绿意缭绕的园林,还有几位文学大师的雕像散落其间。
中国现代文学馆
我一个人,站在“朱自清”的身后,看着他的背影,还有他面前洁白的荷花——不知怎的,些许寂寞,几分怅惘,在心底蔓延……
国子监
去国子监纯粹是因为好奇——一直想去看看在古文里常提到的“监生”们读书的地方是个啥样子的。
挤过香火气弥漫、取名玄机四溢的雍和宫大街,抬眼看到了“成贤街”牌坊,也看到了站在街两旁的国槐!
它们,苍黑的枝干遒劲有力,细小的叶子青翠浓密,更有白色的槐花,随风从树顶、自空中洒下,碎玉似的落在停着的车顶上,行人的头上,和脚下延伸的路上——好似一场零零星星的槐花雨!我没有想到在这样的盛夏时节,在这样繁华都市的一隅,会看到这样令人心颤的景象。
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
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
乘着槐树带给的阴凉,一路向前。本没有想去孔庙,买票的时候才知道两处是连在一起的,全称是“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
在孔庙由大成门到大成殿,除了那尊和我们校园里同一版本的夫子雕像和院子里几棵苍老的古槐外,对于如我一样的不做考古研究的普通游客来说,可看的并不多。
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
进了国子监,才发现来这儿的人还真不少,而且小孩儿居多,还都统一着装。最有意思的是,这些孩子在国子监里被这里的免费导游领着游览的过程:
站在“太学”门前,导游要对这群小学生们进行训诫,告诉孩子们“太学”就相当于现在的清华北大。
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
走到琉璃牌坊前要讲地上“三宝”是福禄寿,中间这个门就代表着禄。
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
中间这门不能走进去,要跳进去,意味着跳
龙门
,跳过之后要走正中间。
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
来到孔子像前,要向他老人家作揖祈福(我心里想,他老人家哪能管那么多啊)。
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
走过博士厅
进到一个神秘的屋子掏钱买香火(小红牌),100元一个哦。
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
刚照了一张照片,就听到一男子一声断喝:不许拍照!吓得我落荒而逃。
我继续保持着一份好奇,在允许游人到达的地方,无目的游荡,虽然东西六堂都是门户紧闭,连想象都找不着起点,但还是能感受到这昔日官方最高学府的气派与学术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