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桂行记(五)
——灵渠舜陵祭双雄阅读:434/0
相关目的地:永州
出发时间:2021-04-21
出行天数:2 天
人均:1000RMB元
本文来源AI智能发布,来原网址:https://www.mafengwo.cn/i/23346802.html | 马蜂窝,如有侵权可以联系客服处理删除:724495525#qq.com(#替换@)
今天是我湘桂之行的第7天。清晨,在崀山脚下的爱国农庄吃罢早饭,我便和姐姐驱车前往此行的第五站——九嶷山舜帝陵。当车从呼北高速转到泉南高速上时,我偶然发现路旁有块指示牌标注此地距灵渠仅有11公里。以一条古老的运河为基础开发出的景区,竟然近在咫尺,我焉能错过?找到最近的出口下道,我原本的潇湘之行也就此升级为湘桂之行。
灵渠位于
广西
桂林
市
兴安
县,始建于公元前214年,距今已2235年。它是连接湘江和漓江的一条古运河,也是世界上第一条山区越岭运河,并且是最早使用陡门的古运河。
灵渠的建成,使得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得以贯通,加强了中原与岭南地区的联系。灵渠分为南渠和北渠两部分,全长36公里,工程量浩大,堪称世界奇观,故而有“北有长城,南有灵渠”的说法。而今天的灵渠景区,仅仅是灵渠南渠和北渠交汇处湘江段的一小段水利工程。
既然把灵渠和长城并列,那么就意味着它曾在军事上发挥过显著的作用。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派屠睢率领50万秦军分五路攻打岭南,剿灭趁乱割据的百越。大秦帝国的远征军在湘桂一带和今天的
越南
北部遭到土民顽强抵抗,同时军用物质在丛山峻岭间转运困难,进兵受阻。公元前219年,秦始皇命监御史禄督率士兵、民夫开凿灵渠。公元前214年灵渠凿成,也就在这一年秦始皇将岭南纳入秦帝国的版图。这块新版图中,不仅包括
香港
,甚至还有今天
越南
的北半部分。秦始皇这位千古一帝,历来是众人眼中的暴君,然而谁也不能否定他作为
中国
历史上统一意识的奠基人,开疆拓土的先驱者的丰功伟绩。如果从这一点来看,他应该是每个中华儿女心中的英雄。而率领士兵和民工开凿灵渠监御史禄,竟然只留下名字,因为“史”不是他的姓,他的官职是监御史,我们现在只知道他的名字叫禄,不知道他到底姓什么。我们这个民族有太多的无名英雄,从这点上看,禄还是幸运的,但这是民族的不幸。
从灵渠景区大门进入,走过一片绿地,跨过一座小桥,对岸是景区内一座古老的纪念性建筑——四贤祠。四贤祠的修筑年代没有明确的说法,但是能查到的记录是它最早修建于元代。元朝廉访史也儿吉尼为纪念秦监御史禄、汉伏波将军马援、唐桂管观察使李渤、唐桂州防御使鱼孟威“四贤”,于元至正十五年(1355年)兴建四贤祠。据元代黄裳《灵济庙记》记述:“
兴安
灵渠,有史禄始作以通漕,既而汉伏波将军继疏之,唐观察史李渤始为铧堤以固渠,作陡门以蓄水,而防御史鱼孟威复增修之。”
四贤祠建在一个庭院内,院门青石黛瓦,左右配以秦俑,尚有几分古韵。院里四贤祠为二层仿古的二层楼阁,里面供奉着四贤的塑像。端详这座小楼,怎么也难让人品出古建的味道,让我游兴顿失。或许灵渠仅仅被评为世界灌溉工程遗产,而没能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与景区内的古建筑修复思路及水准的拙劣有很
大关
系。
院内历代留下的碑刻倒是很值得玩味,其中有一块乾隆十二年(1747年)的“四贤祠新装水神碑”,正在被一棵已有近800年树龄的重阳树吞吃。据说每三年石碑就要被吞掉一厘米,古树吞碑奇观堪称天下一绝,而它仅仅是灵渠内“三绝碑”之一。
另外两块石碑一块立于院内靠里的东南角,是元人黄裳的“灵济庙记碑”,它也是灵渠沿岸至今保存最古老的石碑。它记载了元人也儿吉尼奉命来修灵渠在渠西岸发现了四贤旧祠并将四贤祠迁到此处的经历。象这样记载民间故事的古碑堪称罕有之物,故称为碑中一绝。由此碑往西数到第13块,是全国罕见的劣政碑,正中写有“浮加赋税冒功累民
兴安
知事吕德慎之纪念碑”,落款为“中华民国五年冬月合邑公立。”这块碑用泼辣、简练的讽刺口吻,表达了人民群众对贪官的痛恨,也堪称一绝。不过,临行前并未做灵渠游览攻略,当时我并没有在碑廊里特别关注这两块碑。
不过这块湘漓分派石碑不用刻意去发现,因为它矗立在靠近东出口处。此碑是清乾隆年间
桂林
知府査淳书写的,碑文形象地说明了灵渠三七分流的状况,三分水被人为地派入漓江,七分水流入湘江。
游览灵渠恰当的路线是在景区内通过俯瞰、平视等多种角度,体会灵渠设计建造的精巧。然后沿着灵渠水道从
东北
门出景区到灵渠水街,感受水乡古镇的魅力。从四贤祠出来朝东走会看到一座名为状元桥的古桥。状元桥,也叫青云桥,建于清代,距今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了。
继续向东行进就到达了灵渠的一个重要水利工程——小天平。灵渠是将向
北流
的湘江和向南流的漓江贯通的水利工程,主体工程由铧嘴、大天平、小天平、北渠、南渠、泄水天平、水涵、陡门、堰坝、秦堤、桥梁等部分组成。
小天平的作用就是把通过铧嘴分流过来的水位阻隔、抬高,将湘江水分离一部分到灵渠南渠,导入
丽江
。当水势大时,则湘江水会越过小天
平和
大天平流入湘江故道。
从小天平折到灵渠南路向东,过佛音寺
和龙
王庙,沿着寺旁的石阶,登到山顶有一栋楼阁,登上去可以清楚地看到铧嘴和大、小天平这三个主体工程。
我和姐姐气喘吁吁地登上山顶,这座号称最早建于宋景德二年的湘漓书院却大门紧锁,我只好找到一小段没有树木遮挡的地方,鸟瞰大、小天平。
下山后,在灵渠南路上远眺铧嘴,虽然看到的只是南半部分,但其分流江水的作用依旧是清晰可见。
回到入口处的展室,从灵渠水利工程沙盘图上,能够最直观地了解灵渠各主体工程的位置及作用。所以,进入灵渠景区的第一件事是到展室将这个沙盘搞懂并拍摄下来,然后再按照图示去有序地游览。
在灵渠南渠起点处,有个南陡阁,阁旁是号称天下第一陡的陡门,湘江从这里进入灵渠的南渠。陡门就是闸门,因其修建在渠道最水浅、流急及陡峭的地方而被称为陡门。
这座陡门的历史可追溯到唐代宝历元年(公元825年),由观察史李渤住持修造,距今已近1200年,被世界水利专家誉为“世界船闸之父”,因其又是灵渠的第一座陡门,故又被称为“天下第一陡”。由于今天路上交通运输发达,灵渠的水运功能已经丧失,第一陡上建了一座小桥,我当时没有搞清
斗门
的具体含义,觉得它只是一座普通的小桥,诱因周围有些杂乱,感觉拍摄效果不好竟没有留下照片,只好借用网友拍摄的图片。
沿着灵渠左岸的灵渠南路北行,中途可以看到两处景观,分别为杏亭内的“秦堤碑”和南渠右岸秦堤上的“飞来石”。秦堤碑是国民党高级将领李济深在
广西
任职期间,参观灵渠时留下的墨宝。
飞来石的正面,最引人注目是清代乾隆二十年(1755)庆远府同知查礼题刻的大型摩崖“灵渠”二字,旁边是康熙年间浙西人曾任
恭城
县知县曹林韵手书的“飞来石”三字。传说是神仙为镇压破坏修筑灵渠的“猪龙精”而运用神功从
四川
峨眉山上移来一块巨石。其实飞来石是一块巨大的生根石,和对岸的山体相连,它应该是当年修筑灵渠时故意留下的,目的是为了巩固秦堤,起着保护渠堤的重要作用。
如果说游览灵渠,可以让你因灵渠工程的古老、浩大和匠心独运而受到震撼,那么接下来的水街则会因其悠久的历史、灵动的水乡风情而令你陶醉。灵渠南渠有一段长约1公里的水渠穿过今天的
兴安
县城,从秦代开始人们在水渠的两岸建房造铺、繁衍经营,经历了两千多年,使这里发展在
江南
水乡中具有独特魅力的水街,其所在地
兴安
镇也因此跻身
中国
十大魅力古镇。
在水街游览,最吸引你眼球的当属那一座座横跨在灵渠上造型别致、典雅秀丽的石桥。它们或器宇轩昂,如汉伏波将军马援所建的马嘶桥。
或气势磅礴,如唐宝历元年桂管观察史李渤所建的万里桥。
或古朴实用,如明代由粟姓人捐建的粟家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