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岭】探寻民国古钟楼,追寻雷锋战斗过的地方,铁岭家乡一日游阅读:1376/5
相关目的地:铁岭
出发时间:2021-03-19
出行天数:1 天
人均:30RMB元
本文来源AI智能发布,来原网址:https://www.mafengwo.cn/i/22188508.html | 马蜂窝,如有侵权可以联系客服处理删除:724495525#qq.com(#替换@)
序:
也许你不曾留意,最美的风景总是在身边,它饱含着家乡情怀与记忆。走过岁月,走过山河,走过人山人海。原来家乡的一切都是这么美。
今天是2021年3月19日,休息无事,继续游览家乡,曾经在网上看到
铁岭
境内有座民国时期的古石钟楼,保存的非常完好,村内现在仍在使用。还有,雷锋同志也在
铁岭
呆过一年,
铁岭
市也修建了纪念馆,今日休息,正好两处都去走一走,看一看,走起~~~
第一站:胜利村民国古钟
在网上搜索,古钟楼位于
铁岭
市阿吉镇胜利村,车程大约40分钟左右
经过大约45分钟左右车程,终于到达阿吉镇胜利村,古钟楼非常好找,就在村子正中间,我在网上查过,
辽宁
境内留存的钟楼不多,且多为民国时期建造。
沈阳
市
新城
堡村也有一个类似的古钟楼,跟它遥相呼应,形同兄弟姐妹。
铁岭
阿吉镇胜利村古钟楼,也叫“七圣祠”钟楼,是
辽宁
省比较著名的石制古钟楼。
古钟楼正面
2008年6月11日,阿吉胜利钟楼被
辽宁
省人民政府公布为
辽宁
省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古钟楼侧面
侧面
古钟楼石碑,上面写着“胜利村民国钟楼遗志”
躺在地下的石碑,听当地老百姓讲,这个石碑应该是以前村里寺庙里的石碑,不是钟楼这的,上面的文字已经模糊不清
铁岭
县阿吉镇胜利村原有一座名叫“七圣祠”的寺院, 1913年,当地人集资修成了一座石构件的钟楼,将寺院保存的大铁钟悬挂其中。
近百年时光流逝,这口大钟和这处钟楼见证了发生在这里的沧桑巨变,现仍旧默默矗立在村中。住在钟楼附近的一位七十多岁老人没有一分钱的报酬,主动承担了看护钟楼的义务,几十年如一日;发生洪涝灾害时,钟楼基础被水浸泡出现倾斜现象,村民自发出资出力,对楼基进行修缮
在当地村民的精心呵护下,这处钟楼不但保存完好,大钟也完好无损地悬于钟楼之内。如今,村内遇有大事小情,都会有钟声响起,表示召集告示的意思,方圆十几里范围内都可听到,成为当地一个独特的民俗现象
胜利村
石楼
内的石钟
胜利村
石楼
全貌
胜利村七圣祠钟楼为石质建筑,整个形制为四柱攒尖亭形,其台基平面为正方形,每边长2.3米,高0.35米。钟楼最下面的基础与柱下台基形成两级踏跺式台阶,台基之上,为鼓形柱础,上立宽窄边相间的八棱形四柱,柱高2.2米、柱础高0.35米。四柱顶部有石制横枋,石枋为拱券式,其上雕吉祥图案,四面各异:东侧为二龙戏珠;南侧为瑞兽舁钱;北侧为凤鹿合鸣;西侧为双蝠双钱拱额。
额上阳刻楷书“声震万民”四字,同面的两柱为阳刻楷书楹联,其联曰:“玉堂击罄千家感,石室悬钟万古传。
抚摸100多年的铁钟
铁钟内部
”钟楼顶以一大块整石刻成,方攒尖式,四面角脊间刻成12道瓦垅,角脊顶端雕饰龙首。钟楼盖为刹顶式,状若佛杵,其下以仰覆莲形须弥座接承,连以攒尖形楼盖,造型轩昂,气度非凡。
钟楼坐落在一个朴素的台基之上,鼓形柱础和攒尖式楼顶在
中国
传统建筑中都是颇具特色的组成构件;四根立柱高度适中,立柱上端券拱式横枋使整个建筑给人以非常稳定的感觉。佛杵形的楼顶配以仰覆莲形的承盘,张扬了一种稳健威严的气势;紧接其下的盖顶以仿瓦形式刻成,瓦垅排列匀称,短长处理自然。盖顶坡度比较平缓,角脊末端微微向上反曲起翘,使钟楼造型显得更加刚劲有力。
四个立柱的柱头横枋相接,柱础之下以台基铺就,将这一建筑凝成一个长方形的空间筒体,凸显坚固之姿。辽北地区古钟现存并不多见,有的多为残破品,而像这样保存完整的还很少见
上联曰:“玉堂击罄千家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