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光下的“东藏”——阜新瑞应寺(八)阅读:1928/1
相关目的地:阜新
出发时间:
出行天数:
人均:元
本文来源AI智能发布,来原网址:https://www.mafengwo.cn/i/24156463.html | 马蜂窝,如有侵权可以联系客服处理删除:724495525#qq.com(#替换@)
法相学院(萨尼特扎仓)
法相学院(萨尼特扎仓)位于佛祖殿东侧,从护法殿旁右拐便来到法相学院,前面出廊,廊柱装饰精美堂皇,廊厅两侧绘有壁画。法相学院三面环绕长长转经廊(筒)。
通往法相学院大门
法相学院
转经廊 (筒)
转经 廓(筒) 三面环绕在法相学院(萨尼特扎仓)。
转经筒,又称转经轮,“嘛呢”经筒、梵林转经筒、转经桶等,藏文「玛尼喇括」。与八字真言和六字真言(六字大明咒)有关,藏传佛教认为,持颂真言越多,越表对佛的虔诚,可得脱轮回之苦。因此人们除口诵外,还制作“嘛呢”经筒,把“六字大明咒”经卷装于经筒内,用手摇转,藏族人民把经文放在转经筒里,每转动一次就相当于念颂经文一次,表示反复念诵着成百倍千倍的“六字大明咒”,代人念诵“六字大明咒”。意思是“手转的六字真言经文”,因为转经轮中装的多半是六字真言,故以此为名。
转经筒起源于象雄雍仲本教。藏族同胞还有许多独特的祈福方式:
比如
转神山、拜神湖、撒风马旗、悬挂五彩经幡、刻石头经文、放置玛尼堆、供奉朵玛盘、酥油花甚至使用转经筒等等,这些也都是古象雄雍仲本教的遗俗。
很多人认为:“转经轮是藏传佛教的传统” 。实际上,汉地也有转经轮的传承。汉地早期的转经轮称为“轮藏”,为南朝梁代的傅大士发明的。《释门正统》中说:“令虔诚者推轮藏一匝,则与看读经藏具同等功德。”《神僧传》亦云:“有发于菩提心者,能推轮藏,是人即与持诵诸经功德无异” 。
汉地从南到北许多古老寺院,
都安
置有轮藏,这种轮藏与藏的大转经轮没什么差别。
转经廊(筒)
转经轮的功德:
转经轮的功德与奉诵明咒和佛经的功德相等。经筒中安放多种经咒,凡经轮每转一圈,等于如数奉诵经咒一遍。此说出自多种佛经。
转动一周者,即等同于念诵《大藏经》一遍;
转动二周者,等同于念诵所有的佛经;
转动三周者,可消除所作身、口、意、罪障,
转动十周者,可 消除须弥山王般的罪障;转动一百周者,功德和阎罗王相等;
转动一千周者,自他皆能证得法身;转动一万周音,可令自他一切众生解脱;
转动十万周者,可远至观 世音
菩萨
海会圣众处;
转动百万周者,可令六道轮圆海中一切众生悉得安乐;
转动千万周音,可令六道轮回众生皆得拨除苦海;
转动亿万周者,功德等同于观世音菩 萨。
在
西藏
的寺庙里都有各种大型的转经筒。如布达拉宫的西墙外,有一排转经筒,藏民要顺时针用右手转动它们,并在嘴里喃喃地念着六字真言:“嗡嘛呢叭咩吽”。
法相学院(萨尼特扎仓)
瑞应寺法相学院始建于一七六五年,又称萨尼特扎仓,是传授佛教哲理的因明学部。随着清末社会动荡,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房舍损坏严重,在瑞应寺七世活佛与庙管会及社会各界信众的支持下筹资2000多万元,历时四年修建完毕,是目前
东北
地区规模最大的藏式建筑。
萨尼特扎仓是由正殿、五位法王殿、大锅房、东西配殿及山门组成的单独寺院。正殿七九见方,六十三间宫殿式二层建筑,殿内外整洁壮观,前廊内门上横挂一方藏、蒙文字涂金大匾,汉意为“宏兴黄教法寺”。殿内藻井满挂金幢条幡,正中供有三丈六尺高的铜铸镀金
弥勒
佛像,两侧供有一千尊大智文殊
菩萨
,此殿还有八尺高的释迦牟尼铜像和三十五尊四、五尺高的铜佛像,其中有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祖
师宗
喀巴、吉祥天母、五位法王、文殊
菩萨
、绿度母、无量寿佛、药师佛、上乐金刚、白伞盖佛母等塑像。殿
西北
角是六臂护法庙,此庙台阶前方有一只石雕的绿鹦鹉。正殿
东北
角有五间瓦房,内有两口大铜锅,即扬名于世的瑞应寺大锅,传说一次能煮四千斤米的肉粥。正殿西厢有五间庙殿,内藏显宗哲理五部经典及其印刷木版。还藏有《甘珠尔经》三部、三百二十四函;有解释《甘珠尔经》的典籍《丹珠尔经》三部、六百七十五函。
该扎仓的僧徒先学习藏文,后学习经验主义,时间达六、七年。然后分十五个阶段(藏语称钯色日臬)学习佛教哲理因明学(俗称哲学)。还要在经堂、法园中,互相出题、答辩,以求深解经文。最后还要在大雄宝殿经过“磋郞辩论”后,由扎仓堪布、格贵、雄赖巴等权威人士根据其学习成绩,辩论哲理程度,分别授授予“喇母冉旃巴”、“都冉巴”、“噶布楚”等学位。一般喇嘛从十岁为僧到五十岁,经过长达四十年的刻苦攻读获得学位。
萨尼特扎仓正冫外是显乘经学辩论园林,园林三百平方丈。园林背部萨布克庙前有三台石座,是本扎仓的法台,也是雄赖巴喇嘛等人辩论的论的场所。夏季松柏遮日,是一处雅静暑避暑之地。
法相学院(网上图片)
法相学院大门(网上图片)
金碧辉煌的大门
门廊内精美的壁画
柱子宽大的雀替
大门
室内富丽堂皇的装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