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追司马?看完这篇游记,就明白了~~阅读:860/0
相关目的地:韩城
出发时间:
出行天数:
人均:元
本文来源AI智能发布,来原网址:https://www.mafengwo.cn/i/23510116.html | 马蜂窝,如有侵权可以联系客服处理删除:724495525#qq.com(#替换@)
旅行tips:
司马迁墓和祠
地点:
渭南
市
韩城
市 芝川镇
门票:成人票80RMB 学生票40RMB
开放时间:全年开放,每日08:00-18:00
游览时间:约2小时
附近游览:国家文史公园,在司马迁广场的北面,是
韩城
市澽水河生态景观项目,很大的水域面积,灯光秀壮观恢弘。有电瓶观光车方便游客乘坐,需要付费,节省脚力。
司马迁祠
△司马迁塑像宏伟,台基高度两倍多真人
司马迁祠在沿黄公路边上,
韩城
市芝川镇,独立山岗之巅。
枕河听涛,史太公长眠之地、黄河、沿黄之路,就这样,彼此相伴了两千余年。
01 用文字打败时间
太史公生活的时代,距离今天的我们已经有2100多年。他用自己的著作《史记》,扛住了时间的磨砺。当下,即便你没有读过《史记》当中的任何一篇章,又即便你中学语文课本上学过的《史记》选学课文又还给了老师,但你也“不明觉厉”,佩服司马迁是个很牛逼的人物。
《史记》是“二十四史”之首,公认的撰写
中国
历史纪传体的开创者。史太公的春秋笔法,公正、禀直,但是,却遮不住的个人好恶啊!
确实啊,太史公的感情色彩很浓烈。他的个人的感情色彩,不仅影响了读者,还影响了后世史观。举个例子,他对李广和李陵、卫青和霍去病,截然不同的态度,直到今天,还影响着我们的判断和评价。
这一趟,行走沿黄之路,拜谒司马迁墓和祠,我们就讲述几个片段,看一看,个人情感好恶是如何影响后世的认知。
△启功先生题写的匾额的第一道门
02 从大家都会背诵的古诗说起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这首诗《塞下曲》,诗人卢纶,生活在唐朝中期,和射箭的将军李广,约有900年的时差。卢纶根本不可能见证李广射箭穿石,那么记载这件事的史迁见过么?历史的真相是,没有!
梁玉绳(清代)在《史记志疑》当中,已经论证了这件事的不靠谱,在李广之前,楚人养由基、熊渠子都有过射石头的故事。李广射石头的故事就是虚构的!别人的段子借用过来,“神射手”无非就是表现李广的英勇。史迁“明知故用”,因为他偏爱李将军嘛~~
这种对李广的赞扬,影响了一票的唐代诗人。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王昌龄《出塞》里的“飞将军”就直指李广。这首诗的家喻户晓程度,几乎每个
中国
人都会吧。
同样,唐代诗人王勃在《滕王阁序》里,不仅贡献了金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还贡献了另一金句: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前半句讲冯唐老年发迹,后半句写李广难以论功封侯,合在一起慨叹人才郁郁不得志,不受到重用。
到这里,冯唐和李广,基本齐名了,世人对这句牢骚的理解,大致是由于李广的战功卓越,达到了难以封赏的程度。这样以来,英雄又多了披了一件悲壮的外衣,更令人怜惜和扼腕。
无数文人墨客在反复歌咏李广,逐步封神,他成了传奇英雄的代言人。
发现了没?给予李广高度评价的人,从史迁开始,都是文人。
可是,诗人们评价历史,向来都不靠谱,呵呵。
换句话说,是诗人按照他们的想象,重新塑造了李广的形象。武将对李广的评价都不高,李广效力的汉文帝、景帝、武帝三朝皇帝,对他的评价也并不高,至少在当时,李广并不是战功最卓越的一位,反而是一位“常输将军”,屡战屡败,好大喜功,个人英雄主义和表现主义欲望强烈的激进分子。司马光在《资治通鉴》里直接批了李广,“效不识,虽无功,犹不败;效李广,鲜不覆亡。”这段司马光的评价很露骨,翻译一下:效仿程不识(ps:西汉的一位武将,一辈子从来没有打过败仗,人称“不败将军”),就算不立功,也不会打败仗;效仿李广,很难不全军覆没。
△古道与现代高架桥梁,交互辉映
03 夸人的高超技法是创造成语
下等夸人,直接怼词儿,搜肠刮肚,把你能想到的好词,全部都用一遍。
中等夸人,要用“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法则,把被夸对象和猛人提到同一级别上。李广和程不识、冯唐等狠人齐名,就是用了这条夸人法则。
上等夸人,直接造词,专供专用。史迁发明了成语: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桃树李树不会说话,但因其花朵美艳,果实可口,人们纷纷去摘取,于是便在树下踩出一条路来;比喻为人真诚笃实,自然能感召人心。
李广的品德高尚到可以用果实馈赠人类甘甜来类比,这样的脑洞成语,除了史迁,谁还能发明得出来?来,感受一下,什么叫“无韵之离骚”,这种朴实中见高深功力的夸人方法,谁又不佩服呢?
04 大家都知道的故事
史迁偏爱李将军一家,单独给李广列传,即《史记 李将军列传》,在书中称李广为“李将军广”。对比一下,纪传《史记 卫将军骠骑列传》,直呼卫青为“大将军卫青”。仅仅是称呼,就有区别。卫青和霍去病,这一对舅舅和外甥,合在一起做纪传,不是父子兄弟一家人放一起,难道不别扭么?史迁这样安排,遮不住他的个人喜好呐。
爱屋及乌,史迁坚持替李家儿孙说好话。李广的孙子李陵,后来兵败被迫投降匈奴,史迁替他辩解,竟然拿李陵的“孝“来说事儿,真是哪壶不开提哪壶,直接惹怒了武帝刘彻。(ps:刘彻少年天子登基,长期受奶奶窦漪房皇太后的压制,最烦拿孝来道德捆绑。)然后,“然后的故事”,伤害性不大,侮辱性极强,大家都知道了。
05 黑不动的卫青
史迁不待见卫青,主要原因有二。
其一,汉武帝任人唯亲。
卫青是卫子夫的同母异父弟弟。卫子夫是刘彻的第二任皇后,卫青就是外戚。霍去病是卫青的亲外甥。在史迁看来,外戚专权猛于虎,吕雉在高祖刘邦去世后执政,吕家搞出来多大的乱子啊?汉武帝还重用小舅子,就会埋下外戚专权的祸根。但是,卫青太能打仗了,战斗业绩以绝对优势碾压李广。即便史迁用记流水账的方式,罗列了卫青的战绩,但着实每一条都氪金闪光、振聋发聩。
其实,卫青也是苦孩子出身,小时候当放牛娃,并非什么世家望族。对比李广家族,祖上是秦代大将李信,为秦统一立下汗马功劳,位列
陇西
名门望族。史迁对于一个人的出身,极为看重。在史迁看来,一个人的名门出身不仅是光环,更是能力和品格的保障。司马家族本身也是豪门望族,祖上数十代一直都是皇家史官、天文官,因此,天然与
陇西
李氏站在一起。
其二,汉武帝穷兵黩武。
卫青如果没有生在武帝朝,而是早了几十年,文帝和景帝朝,估计英雄气短,无仗可打。汉初“文景之治“主张休养生息,用道家黄老思想治国,与匈奴和亲,能花钱解决的事情,绝对不动用武力。可是刘彻熬到了奶奶窦漪房去世,就开始暴露出好大喜功、征战杀伐的个性来。卫青恰好在这个风口上,大展拳脚,登上了历史舞台。
外甥霍去病,17岁开始跟着舅舅打匈奴。这位“少年战神”的武力战斗值,超!级!爆!表!17岁首战告捷,封冠军侯(ps:冠军一词,来源于此),李广打了一辈子仗,到了都没有封侯,这差距多大啊?19岁,骠骑将军,独立领兵。21岁,封狼居胥,这是古代武将能获得的最高荣誉。24岁,挂了,非正常死亡。
霍去病少年轻狂,在众目睽睽之下,一箭射杀了李广的儿子李敢,此时,李敢是霍去病手下的一员大将,起因是李敢找卫青理论他的父亲李广在漠北之战中自杀的真正原因。冲动的李敢动手打了卫青。卫青息事宁人,压了下去,可是霍去病不干啊。更冲动的霍去病,射杀李敢。
这件事闹大了,不可收场,刘彻偏偏袒护霍去病,说李敢被一头鹿撞死了。突发这件事,让史迁正义感滋长,对武帝更加不满。
说白了,史迁偏袒世家子弟李广、李敢、李陵,顺道黑外戚卫青和霍去病,其实是对武帝所作所为不满,但没法直说,就拐着弯敲打。
爱恨鲜明,第一;实录严谨,第二。史迁用有坚持的态度和有选择的史料,给他的笔下3000年的残酷历史,修饰上了一层温情。纪传体修史不是记流水账,而是带着温度的思考,有着体温的人性。
△ 芝秀石桥
06 官方民间两座坟
我们拜谒的史太公的墓和祠,通常是指官方认定的历史文物遗迹,如今这里是一座规模宏大的景区,山下有
新建
设的广场。广场两侧,按照《史记》十二本纪顺序,修建了石雕群像,从传说的三皇五帝开始,夏商西周三代,春秋与战国,秦和始皇帝,项羽和汉高祖,吕后,文景之治,再到汉武帝。广场的中央是司马迁塑像,手持竹卷,面向黄河。
以上是当代修建的文物。
穿过二十世纪30年代杨虎城和邵力子出资重建芝秀石桥,时光仿佛迅速倒流,眼前的建筑,古色古香,便是到了山门。石阶而上,汉太史司马迁墓和祠,逐一展现在我们面前。
这座纪念祠,始建于西晋
永嘉
四年(310年),也就是说在司马迁去世后大约四百年之后,汉阳太守殷济为司马迁修建了纪念祠,往后的历朝历代多次对其进行保护和修葺。如今我们能看到的八卦形墓冢,是元代的形制,典型的砖砌
蒙古
包样子,相传为元世祖忽必烈敕命所建。墓前立碑“汉太史司马墓碑”一通,立碑人清乾隆年
陕西
巡抚毕沅。
此外,还有一处司马迁墓,也在
韩城
,却鲜为人知。
位于徐村原上的司马迁墓,规模很小,周围环境也极为普通。墓碑汉隶书“汉太史公司马迁之墓”,左上题记“岁次甲戌清明重建”,推断1994年重修;右下侧记“徐村同冯后裔敬立” 。“同”是“司”字多一竖,“冯”是“马”字多两滴水。这俩姓氏,自称都是司马家族的后人。
徐村附近,还有一处古建筑群,挂一匾额是“汉太史遗祠”,殿堂内供奉太史公塑像。祠堂的后侧,有一片坟地,介绍说这里是司马家族族人老坟茔。祠堂另外一侧,有个“
龙门
书院”,已经废弃不用,存留一道砖砌拱门,门额背面刻着一幅匾额,砖雕四个字,正是:
风追司马。
原来出处在这里啊!
△ 风追司马的出处
民间祭祠,
龙门
书院,香火相传,文脉绵延,这些元素汇合到一起,瞬间就明白了,之前长久未能理解,何为“风追司马”?
风,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追,高山仰止,史笔昭世,心摹手追,景行行止!
再看这几句话——
“历史研究是一切社会科学的基础,承担着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使命。重视历史、研究历史、借鉴历史,可以给人类带来很多了解昨天、把握今天、开创明天的智慧。”
△ 拜谒之路
△ 站在山顶回望
END
感谢您的观看!
更多沿黄公路行旅资讯,关注我的盖上书查询游记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