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东南小城故事(绕不开的红河“流向了”抚仙湖)阅读:1224/2
相关目的地:红河
出发时间:2023-06-21
出行天数:3 天
人均:2670RMB元
本文来源AI智能发布,来原网址:https://www.mafengwo.cn/i/24300575.html | 马蜂窝,如有侵权可以联系客服处理删除:724495525#qq.com(#替换@)
滇东南第一感—“建筑和房子的区别”
“城市里到处是房子,而没有建筑。
理想的建筑应该是清风、阳光、繁花在侧,处处皆是诗意生活之美。”
梁思成先生一语道破之处,在如今的水泥围墙中尤显突出,随着清风、阳光、繁花、静谧、舒缓,我来到了这片土地。
于坚笔下“古风雅韵和市井气息并存的一片诗意栖息地”成为了本次一路滇行的第一站。
建水古城
千年古城,诗意栖息(建水)
位于滇东南
红河
州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自古便是多民族、多文化、多元素交融、纷扰、冲击的阵地。
古称
临安
的
建水
,低调的安放于
红河
州的一隅,600年不倒的
朝阳
楼依然“雄镇东南”,城内的一切遵循着自己的节奏缓缓地诉说着往昔的故事。
建水朝阳楼
单从名字不难看出,水是
建水
城内生活的中心,城内隐藏在巷弄间的数量庞大,造型各异的水井如同古城之眼,至今照看着小城的更迭。
城中寻找所有的井需要花些时间,因为无法光凭名字搜索出具体位置,且较为分散。如果享受在巷弄间随意游走的感觉,无意间发现一口老井以及井边百态的生活样本,小城故事可能就在井边铺展开来,这种感觉也是不错的。
建水古城三眼井
水又何尝不是城廓兴旺的根本,这也不难解释“金
临安
,银
大理
”的说法了。
“
临安
”的别称难免让人想起
杭州
城的古称,有一说法描述
建水
之所以会和古
杭州
同名,源于南宋时期避难而来的文人和贵族出于对故土的思念,依照古
杭州
的模样打造心中的
临安
城。
又一说法,因忽必烈征服南宋后,为表示对南宋的蔑视,将原南宋的国都
杭州
的称谓“
临安
”发配给偏远的
建水
。
不论是哪个说法,我想走一遭之后每个人心中都会有一个答案。
(一)走街串巷,寻觅小城百态
鸡市街和小桂湖静卧于
朝阳
楼外,人迹难觅。三三两两的行人慵懒随意,透过云层倾泻而下的光线使人炫目,古城在同一片天空下徜徉千年。
迎晖门下送往迎来的乡亲围坐两旁,打牌、算卦、闲聊、小聚,江湖术士和江湖郎中一应俱全,原始的生存状态鲜活的展现在古城东门,
朝阳
楼下。
建水朝阳楼
建水古城
东门内,主干道
临安
路两旁略显商业的霓虹招牌不仅显眼且稍觉碍眼,好在古镇周遭高楼不多,万里晴空之下,低矮的单檐式建筑勾勒出了闲适安逸的小城态度。
城内主要的景点分散在
临安
路两侧,惊讶于木瓜老店门前排起得长队,是自有一绝,还是网红文化的“渗透”,不妨自己停一停,一杯木瓜水或一杯香芋紫米露消暑解热,感受一番
建水
人的“饮糖”文化。
建水古城
木瓜老店
翰林街的牌坊在光线的照射下夺目耀眼,沿着牌楼走入翰林街,炭烧豆腐的味道和嗦米线的声响充斥在街巷之间。
中原式的建筑风格融合滇区单檐式的雕梁画栋,形成了巷弄间风格统一的房屋。
形成于清朝中期的翰林街,于2005年以清代翰林钱正圜的府邸为名更改而来,全长610米的街道上文化遗存丰富,除了国保单位朱家花园,另有刘宝煊故居、孙家大院、喻氏民宅、叶氏民居、廉井、绞车井、三眼井等文物古迹。
建水古城翰林街
建水古城
深入翰林街,宽敞的十字路口,郁郁葱葱的树影下瓜果小摊堆积在朱家花园的门前的空地。
会有热情的志愿者走上前来介绍门票信息,领略
建水
老城的庭院式建筑,由清末乡绅朱谓清兄弟建造的家宅和宗祠,整组建筑陡脊飞檐、雕梁画栋、精美高雅,素有“滇南大观园”之称的朱家花园自然是其中最负盛名的代表。
朱家花园
翰林街周边分散着诸多小巷,巷弄间围坐着三三两两的食客,烤豆腐在
建水
永远是亘古不变的主角。大街小巷里的烤豆腐,辗转反侧、鼓鼓囊囊,色泽诱人,择一小巷,三五块豆腐,味蕾间感受
建水
的层次和多元。
意外偶遇三眼井,俯身看井眼,儿时的乐趣油然而生,青蛙的视角同时看到了三片蓝天,思考着曾经是否有一只青蛙抬头仰望到同一片天,思考过同样的人生。
翰林街穿出,
临安
路两旁分散着诸多巷弄,巷弄间一样的闲适悠然,左顾右盼间难得的自在舒适。
建水古城
建水古城
高头大马,花团锦簇,登科之人气宇轩昂,两侧吹打欢腾,
云南
提督学政考棚前的铜像还原着科举时代登科后的场景,作为科举时代的考场,这里是展示古代西南边陲科举制度的重要载体,单从外部窥视,已觉庄严肃立,如此这般的考场也不难看出
建水
人对教育的重视。
教育始终与文化一脉相承,
中国
的教育传统与儒家文化有着难以割舍的联系,儒学文化在
建水
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建水
文庙始建于元朝,规模仅次于
曲阜
孔庙和
北京
孔庙,开了滇南庙学的先河。
学政考棚
建水文庙
杨慎诗里的“燃灯寺”依然香火鼎盛,天君庙内仍写着“有求必应”,传承千百年的“信仰”依旧散布在古城内外,文化和传统弥漫在小城的街头巷尾。
临安
府衙依旧气派,衙门外的大鼓依然能让人想起当年鸣冤报案的场景,一声“威武”击穿古城的大街小巷。
大鼓“余音绕梁”,
临安
路的尽头人声,恢复了现世的理智,
临安
饭店门口聚集着大量食客,草芽米线、烤豆腐再次成为了聚集众人的力量。
味道临安
城内的古迹,饱经风霜依然矗立,轻描淡写间勾勒出了
建水
的前世今生,陈述着小城风云变幻的奇妙冒险。
西门外,仰望天空,蔚蓝静谧,祥云缓移,风雨变幻间见证着庇佑的这片小城。
西城头坐上观光电瓶车,重走一遍
临安
路,在看一眼巷弄街沿,幽幽岁月,缓缓而来,静静消逝。
建水古城
(二)端详个碧石,走入小城现代史
古城东门外的
临安
站,米轨小火车依旧轰隆,现主要供观光游览之用。沿途铁轨仍旧使用我国第一条民营铁路“个碧石”的铁轨,不同的是从寸轨铁路换成了米轨(即一米宽),铁路诞生的背后有着一段纷争的过往。
众人皆知滇南一带矿产丰富,为了阻止
法国
殖民当局修筑滇越铁路支线,进一步控制滇南交通。染指滇南的矿藏资源,1910年5月以李光翰、杨建桂、郭步程等48人联名上书时任云贵总督修建“个碧铁路”,却因意见相左未曾如愿。不曾轻言放弃的爱国乡绅,于1912年3月再次上书,此次书呈
云南
都督蔡锷,详细列明了修建铁路的要害、各站设置、资金筹备等事宜,此举获得蔡锷的支持。法方见状直接绕过
云南
都督,向
南京
民国外交部提出交涉,期间斗争可谓激烈,然终究以爱国乡绅和实业家的胜利而告终。1915年4月,个碧石铁路正式开建,1921年11月,个碧石铁路建成通车,1970年改成了米轨形式。
建水临安观光小火车站
建水临安观光小火车站
建水临安观光小火车站
临安
站外,光影斑驳,
建水
最古老的“东井”更是爬满了岁月的沉淀,满满当当。放慢脚步,观察着斑驳屋影下、当街木亭中散坐着的人们及散布着的小贩,没有喧闹的叫卖声,一派静谧祥和,岁月静好的模样。
如今的
临安
站静卧一隅,历经岁月沉淀,蓝天白云之下,晴空万里之中,艳丽的黄色外墙格外醒目,辅以工业文创设计,整个站头被打造成了特色文创区域1915。
小店、咖啡馆、创意餐厅一应俱全,隐匿在铁轨两旁,色彩明亮搭配,一点不显突兀。
建水临安观光小火车站
建水临安观光小火车站
建水临安观光小火车站
建水临安观光小火车站
建水临安观光小火车站
走在铁轨两侧月台,放眼望去,仿佛置身某处似曾相识的
东南亚
小国。
旧时的月台值班室大门紧闭,丝毫不影响光影和时间共同打磨的淡黄色调。
沿着月台直走到售票大厅,欧式风格的装饰还原着80年代老车站的样貌。颜色明亮的黄色花纹地板配合简洁明了的复古长椅,辅以长吊灯、落地钟,简洁中透露着精致。
建水临安观光小火车站
建水临安观光小火车站
建水临安观光小火车站
建水临安观光小火车站
建水临安观光小火车站
(三)端详个碧石,沿着铁轨奔赴乡会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