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国庆节贵州四天旅游阅读:563/0
相关目的地:黔西南
出发时间:2021-10-01
出行天数:4 天
人均:4000RMB元
本文来源AI智能发布,来原网址:https://www.mafengwo.cn/i/23433552.html | 马蜂窝,如有侵权可以联系客服处理删除:724495525#qq.com(#替换@)
关于2021年的第一次旅行攻略,现在就给大家分享一下
更多旅行出行资讯,请加关注
微博:资深旅行玩家阿迪
微信:13433949105 为了生活而努力奋斗的阿迪
携程旅行:资深旅行玩家阿迪
盖上书查询:资深旅行玩家阿迪
像素蜜蜂:资深旅行玩家阿迪
这次选择去的地方是
贵州
黔西南
兴义
的南龙布依族古寨和
黔东南
从江
县的
岜沙
苗寨。上了一年多的班,是时候来一次短途游,一直就想来这里旅游,可惜一直没有时间,原本是定于二月份去的,受疫情影响,一直拖到现在。现在景区也开放了,所以趁着节假日来看看。当时是2021年10月1日。
去程:2021.10.1
返程:2021.10.4
去程航班: CZ3618
广州
白云国际机场-
贵阳
龙洞堡国际机场
回程航班: CZ3691
贵阳
龙洞堡国际机场-
广州
白云国际机场
其实出发那天 我已经在9月30日下班后,回家拿完行李就直奔机场了。
广州白云国际机场T2航站楼停车场
那天1号早上,我于
北京
时间中午5:00分来到
广州
白云国际机场,等待飞机飞往
贵阳
。
广州白云国际机场T2航站楼停车场
广州白云国际机场T2航站楼停车场
昨晚才发现我的航班CZ3618比四月份当时订的提早了一个小时 原本这个航班是8:10分-9:55分 现在是7:10-8:55 而且这个航班好飞机上还有无线上网
今天上午8:31分就到了
贵阳
龙洞堡机场跑道。到达
贵阳
之后,
贵阳龙洞堡国际机场安全检查站
拿完行李之后,就坐朋友的车去往南龙布依族古寨。
广州白云国际机场T2航站楼停车场
广州白云国际机场T2航站楼停车场
从机场到布依族古寨大约四个半小时多。去到古寨之后,已经是下午两点多了,然后便是开始旅拍了。
兴义
南龙古寨
是一个位于
贵州
省西南部的一个典型少数民族寨子,该地较完整的保存了布依族的生活习俗及生活文化,寨中仅有百余户人家,依旧居住在原始的吊脚楼中。这里的八卦寨、点将台、演兵场,给人们留下了太多的历史之谜。360多棵古榕树,有传说故事的便有160多株,有独树成林,树搭桥、树根井等,引人入胜,让人流连。放眼望去,更多的是多座布依杆栏式吊脚楼,依山而建若隐若现。寨中巷道环环相扣,道道相通,按九宫八卦形排列,石板路上青苔遍生,甚是湿滑,往前望去,幽幽折折。是一个原汁原味的古寨。在南龙布依古寨,世纪的车轮似乎有意放慢了转速,一切都显得那样闲适宁静。古寨里没有林立的高楼大厦,没有商贾云集的喧嚣,有的只是起伏的山峦,参天的
大树
,清脆的鸟鸣,纯朴的乡亲父老,独特的吊脚楼民居。“巴结”“南龙”,是两个古老的地名。崇祯十一年(1638)八月二十八日,明代旅行家徐霞客,从
云南
重返
贵州
,完成了追踪南盘江源头的考察,在黄草坝写下了《黄草坝札记》,札记内容涉及地理、历史、时政诸方面。在札记中,徐霞客通过访问、查阅资料,记录下了“马鼻河”“龙光”“巴吉”“丰塘”等地名,也许是地名演变,也许是受访者的口音讹误,现今这四个地名写作“马别河”“龙广”“巴结”“枫塘”。“南龙”是布依族古地名,据了解,曾经和现在叫“南龙”一名的,有
兴义
市七舍镇七舍村、南盘江镇南龙村、
安龙县
。旧安龙建立府城,被称为“南笼”,地名涵义相同,只是写法有所差异罢了。布依族先民,历来有选择依山傍水之地聚族而居的习惯,一姓一村或数姓共寨,单家独户居住极少。南龙布依古寨的居民,住房用木材搭建而成,房屋类型分两种。一类为穿斗式结构,青瓦屋面,木壁木楼,单檐、重檐。楼上住人,楼下圈养牲畜,檐前有晒台,俗称“吊脚楼”。另一类则只供人居住,不圈养牲畜,青瓦木结构,两山有“抱厦”相连,悬瓜、窗棂施有木雕。也有正房两侧搭角配厢,前设门楼的三合或四合院。建房讲究背风、向阳采光和排水好。多为三开间或五开间,有的前半部连通,中设香堂供奉祖先,余为接待客人、进餐和纺织之用,后半部各间均作卧室;有的正中一间为堂屋,两侧作卧室或厨房及保管粮食物品之用。寨中房屋形式古朴,且具实用价值。寨旁有水井、水塘、小溪,寨中、环山、路旁种植古榕、香樟、金丝榔树,村后护有“祭山林”,环境清幽。“吊脚楼”由古代的“干栏”式房屋演变而来。“干栏”是古代布依族“房屋”的译音。“干栏”和“吊脚楼”,是布依族传统文化的结晶。早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干栏”这一名称就出现在史著中。据《魏书·僚传》记载:僚人依树积木居其上为“干栏”。宋朝太平
兴国
年间所修志书《太平寰宇记》卷八记载:僚悬虚构屋,号“阁栏”。古僚人是布依族的先民。他们之所以要创建这种“依树积木居其上”的“干栏”或吊脚楼,是因为在聚族而居的地方,遍布原始森林,气候炎热潮湿,毒蛇猛兽多,人“不宜在地面露宿,于是上树窠居”,以防毒蛇猛兽侵扰和避暑防潮。因此,“窠居”便成布依族先民的居住习惯。以后,随着民族文化的发展,他们虽迁居至地面,却仍然保持若干“窠居”的特点,建造这种依树积木居其上的“干栏”式建筑。到唐代,这种“干栏”式建筑又有进一步的发展,已有楼有梯,比南北朝时先进得多。正如《新唐书·
南平
獠传》称:“人楼居,梯而上”。到宋代,又发展成为“上以自居,下居鸡场”的梯式,将底层围成养鸡养猪的围栏,直到明代,“干栏”已普遍发展成为“人栖其上,牛羊犬豚畜其下”的建筑,合理地利用底层。到清代,“干栏”已经完善成为如今布依族人居住的吊脚楼。据汉文史籍记载,布依族是古代“越人”中“骆越”的一支。晋代《华阳国志》说:“南中在昔盖夷越之地。”而《后汉书》则称之为“夷僚”,可见“夷越”“夷僚”等,都为古代布依族的不同称谓。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僚”作为族群称谓出现于史籍。隋唐时,布依族被称为“蕃蛮”。宋代初期编修的《宋史·蛮夷四》就记载
贵州
黔西南
的安龙、
册亨
、
望谟
、
兴义
等县市,分布有布依族,与目前布依族的分布状况一致,说明布依族是最早开发
贵州
与世居
贵州
的族群之一。
兴义
的布依族,一部分为土著居民,一部分为“调北征南”“调北填南”移民融入布依族后形成的族群。这部分移民来自
湖南
、
湖北
或者
安徽
、
四川
、
江西
等地。这一时期,大量外籍军士涌入当地,在没有相应妇女随军的情况之下,与当地原有土著妇女通婚。而此时“夷多汉少”,布依族族群在人口数量和风俗习惯上,占着强势地位,融入他们的汉族军士及其后人,反而被布依化了。明朝进军
贵州
后,实行军屯制度,为了稳定军心、保障固定名额的满员,使军士“有亲属相依之势,有生理相安之心”,不至于逃散、脱籍,明朝法律规定“正军”“军余”必须携带妻室儿女,无妻室的,政府予以婚配。同时,鼓励百姓由经济比较发达的地方,到经济滞后的地方,由人口稠密、土地稀少的地区,向地广人稀的地区迁移。在“鼓励”的同时,也强迫大批内地破产的流
民和
平民迁往
贵州
。迁入的平民,按照给予的土地,划分区域管理,成为“民屯”。
南龙古寨
史资料记载,居住
南龙古寨
的韦、查、岑三姓军士,在“调北征南”“调北填南”时,
从江
西、
湖南
、
湖北
来到
贵州
,分居
安龙县
坡贡寨、
兴义
市黄草坝和纳灰寨。雍正五年(1727)“改土归流”后,携家带口迁居到距离
南龙古寨
不远的“南龙聋亚”,居住多年后,再迁居到地势较高而可免水涝、有水源保障、面临坝子和良田好土的山堡上。百年过后,有姻亲关系的郎姓,从未马寨迁来,同劳动、共生活。他们改造自然环境,保护和移植树木,驱赶豺狼猛虎,建成了美好家园。古寨先民完粮纳税、服政府差役,保护村寨后的祭山林,举行春秋两祭,使得古寨呈现出一派“人畜平安、五谷丰登、和乐
永康
”的景象。布依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饮食、服饰、婚丧嫁娶、传统节日、民歌等文化。布依族民歌种类较多,除闻名遐迩的八音坐唱外,有具叙事特征的布依族说唱“削肖贯”,还有叙事歌、情歌、山歌、酒歌、丧葬歌(孝歌)、祭祀歌和儿歌等。布依族最
富民
族特色的节日是春节和秧苗节。一年一度的新春佳节,布依族叫“香老”,是布依族最隆重的节日。时间从上年的农历腊月二十七日至下年的农历正月底止,持续月余。从腊月开始,家家户户精心筹备,置办年货,腊月二十七日起就忙碌起来,开始杀年猪、腌腊肉、灌香肠、包枕头粑、打扫卫生、贴春联等。除夕这天,在堂屋正中的八仙桌上,摆上丰盛的宴席、供品祭祀祖宗。供品摆设方式因姓氏不同而有差异。除夕晚上,全家共进晚餐,吃团圆饭,饭后开始守岁。除夕夜,一家人围坐在火塘边讲故事,摆谈家事,直至子夜时分。年末岁尾,新旧年交替之时,燃放鞭炮,辞旧迎新。天刚泛白,女青年和小孩肩挑水桶或手提葫芦,到寨外水井、水沟边去取新水,祈求新年风调雨顺、物阜粮丰。正月初一以玩乐为主。早上简单进食后,布依族男女就到户外娱乐玩耍。中老年人聚在一起畅谈一年来的收获,盘算新年的计划。青年男女集中到操场和草坪,踢鸡毛毽、甩糠包、踩高跷、打秋千等,在娱乐活动中谈情说爱,寻觅心仪的对象。少年儿童走街串巷,相互炫耀节日盛装。正月初二,家家户户开始互相请客吃饭,各家都要请亲戚朋友聚在一起开怀畅饮,笑语声喧,直到酒酣耳热,一醉方休。初三一早,由家庭妇女主持,在大门外祭祀家中孩子逝去的外公外婆,供桌上摆放鸡肉、糍粑、酒水,以及衣物、鞋、床单等。正月初二至初五,布依族村民还组织开展篮球赛、拔河、下棋、舞狮、歌舞表演等文体活动。正月十五祭祀祖宗。正月三十是布依族“了年”,开展庆祝活动,意味着春节活动结束,即将投入紧张而又忙碌的春耕生产,开启新一年的生活。布依族的秧苗节极具民族特色。每年农历五月二十四日这一天,布依族村民穿上节日盛装,杀猪宰鸡祭祀秧苗神,祈求村寨平安、五谷丰登。千百年来,布依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成为中华民族文化艺术中的珍贵遗产。秧苗节这天,这些文化艺术得到充分展示。阅读节日展示的书籍,可以领略布依族民间流传的口头文学,如记录的民歌、故事、神话、寓言、谚语、歇后语和谜语等。其中民歌表演最具特色,民歌分古歌、情歌、酒歌和劳动歌等;演唱形式分独唱、对唱、齐唱和重唱;曲调分“大调”“小调”两种。“大调”用于婚丧等隆重场合,音调高昂
大方
,引人入胜。“小调”则在月夜或“赶表”谈情说爱的时候男女对唱,音调柔和、婉转、活泼动听。表演的戏曲以地戏和花灯著称,戏曲故事情节生动、配予的曲调优美。表演的舞蹈有织布舞、
狮子
舞等,动作协调,矫健轻捷。伴奏乐器有唢呐、月琴、姊妹箫、锣、
铜鼓
等。
铜鼓
是历来受珍视的传统乐器,在隆重节庆才能敲响,而且须由公认的主祭师敲击。秧苗节上展出的布依族工艺美术品,以蜡染最负盛名,布依族蜡染色调淳朴、图案美观,深受各族群众的喜爱。布依族民歌是布依族文化中的瑰宝。布依族民歌以独具一格的艺术形态,存在于布依族人民日常社交和娱乐生活的方方面面,熔铸了布依族人民独特的思想情感和审美趋向,是布依族口头歌唱的历史和文化。布依族人民“歌伴舞,舞随歌”,唱歌成为布依族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劳动时要唱歌,愁闷时要唱歌,逢年过节要唱歌,婚丧嫁娶要唱歌,起房造屋要唱歌,谈古论今要唱歌,男女青年谈情说爱更要唱歌。
南龙古寨
南龙古寨
南龙古寨
南龙古寨
南龙古寨
南龙古寨
过去,在布依村寨,时时处处、寨边地角、河畔树下都能听到优美动人的歌声,真像绚丽的山花开遍布依山寨,如璀璨的珍珠洒满山野。这些歌谣,形象生动地反映了他们的思想感情,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由于这些歌谣是劳动人民的集体创作,因此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男女老少都爱唱,广为村民喜闻乐见。布依族民歌因具有形式多样、民族特色浓郁、内容深刻含蓄等特点,受到人们的青睐。布依族民歌中的盘歌,以唱歌的形式盘问对方,通过丰富的联想,提出奇妙的问题,让被盘问者通过短暂构思,作出恰切对答。如:世上何人心合心?哪样场合两离分?什么时候最苦闷?啥子东西最散心?情哥阿妹心合心,棒打鸳鸯两离分,失恋之时最苦闷,唱首情歌来散心。哪样结果后开花?哪样结果满脸麻?哪样结果腰杆上?哪样结果墙上爬?稻谷结果后开花,葵花结果满脸麻,包谷结果腰杆上,南瓜结果墙上爬。哪样吃草不吃根?哪样睡了不翻身?哪样有脚不会走?哪样无脚上京城?马儿吃草不吃根,石头睡了不翻身,板凳有脚不会走,扁担无脚上京城。布依族人民天性耿直,痛恨虚伪、奸诈,常把诚实、正直,作为挑选对象的标准或当作做人的美德来歌颂,在情歌中作了尽情表达。如:一林竹子选一根,万人丛中选一人,不选人才不选美,单选真心实意人。选你勤劳又谨慎,选你正直又公平,选你善良又勇敢,选你办事最忠诚。踏在
南龙古寨
的石板路上,徘徊在吊脚楼、古榕树间,山岭上绿荫匝地、繁花似锦、百鸟齐鸣,周围的空气仿佛被树丛、竹丛染成了绿色,人与自然环境融为了一体。悠悠的山歌声从薄暮中的古寨传来,让人迷醉:“好久不走这方来,这方凉水起青苔。拨开青苔吃凉水,不问情哥爱不爱。”
南龙古寨
至此第一天行程就算是走完了。
第二天游览完南龙布依族古寨之后,
南龙古寨
南龙古寨
南龙古寨
南龙古寨
南龙古寨
南龙古寨
南龙古寨
南龙古寨
南龙古寨
南龙古寨
便是去游览
岜沙
苗寨,两者距离7小时48分钟车程。去到
岜沙
苗寨已经是下午差不多三点钟了。
岜沙
苗族部落位于
贵州
省
从江
县城南6公里处月亮山麓茫然林海中的5个寨子里。
岜沙
苗寨保留着佩带火枪(
岜沙
持枪获得公安机关特别批准)、镰刀剃头、祭拜古树等古老的生活习俗。
岜沙
苗寨共有505户2548人。
岜沙
苗寨被称为“最后一个枪手部落”。
所属地区
贵州
黔东南
从江
县 地理位置
贵州
省
从江
县丙妹镇
岜沙
村 面积 15 km² 下辖地区 大寨 宰戈新寨 大榕坡新寨 王家寨 宰张寨 政府驻地
岜沙
村委会 电话区号 0855 邮政区码 557400 气候条件 冬暖夏凉 人口数量 2548人 著名景点
岜沙
香
樟树
纪念亭
岜沙
树葬文化陈列室等 机 场
黎平
机场
凯里
黄平
机场
贵阳
龙洞堡国际机场 火车站 贵广高铁
从江
站 车牌代码 贵H 方言 苗语为主
从江
方言 高速公路 厦蓉高速 黎洛高速 经济开发区
贵州
洛贯经济开发区 电影作品 《滚拉拉的枪》《鸟巢》《树图腾》
岜沙
人物 王吉甩 滚拉拉等 所属国家
中国
所属城市
贵州
黔东南
从江
县 门票价格 平时12元/人,黄金周30元/人。
岜沙苗寨
岜沙苗寨
历史沿革
岜沙
自称是古代蚩尤部落的一个分支,逐鹿中原蚩尤战败后,
岜沙
先祖几经辗转来到
贵州
大山深处的
岜沙
(苗语草木繁多茂盛之意),世代以狩猎和农耕为生。传说苗族的祖先蚩尤有三个儿子,
岜沙
人就是第三个儿子的后裔。当年蚩尤被黄帝打败,率领部落开始了向西南的千年长征。
岜沙
苗族的祖先就是大迁徙的先头部队——九黎部落的一支。他们开山劈路、鏖战熊罴,勇武之至。
岜沙
男人崇尚武力,平时身着自织的无领右开衫铜扣青布衣,直统大筒裤,青布裢,常年身挎腰刀,肩扛火枪,上山打猎,下河打鱼。爬山上树如履平地,极擅长爬山打猎,衣食住行均取之于山林河谷。他们十分重视自己身体的强壮,狩猎与耕作技术高超,还特别强调装束和身体的标志。
岜沙
男人非常重视他们的发髻,发髻在
岜沙
苗语中称为:“户棍”,是男性装束中最重要的性别标志——剃掉男性头部四周大部分的头发,仅留下中部盘发为鬏髻,并终生保持这种发式。据说,这种装束是从蚩尤老祖时代传下来的,也是迄今为止在
中国
所能见到最古老的男性发式。曾有
日本
民族、民俗学家寻根来到
黔东南
,
岜沙
人还引起了他们浓厚的兴趣,因为
日本
的武士装束和
岜沙
人的装束几乎没有二样,所以有人认为
日本
人的祖先是
岜沙
人。
岜沙
妇女着装也极为精美,衣裙上古香古色的刺绣图案,配以银项圈、手镯,十分耀人眼目。
岜沙
人头上蓄留的发髻象征着生长在山上的树木,身上穿的青布衣服象征着那美丽的树皮。
岜沙
人认为,如此安然自得的生活,主要是得益于祖先选准的这块宝地,尤其是这片生于斯、养于斯的森林的荫庇。于是
岜沙
人对树木特别崇拜,把树木当神祭拜。
岜沙
人说:“人来源于自然,归于自然;生不带来一根丝,死不带走一寸木。”从古到今,
岜沙
从不滥伐树木,有时不得以为之,也是局限于生活生产所需,其余概受制约。尽管321国道已于1965年修通过境,可就是从未有车敢到
岜沙
来拉过一车木材,村民们缺油缺盐,只是上山修剪杈枝或砍些枯树,肩挑徒步到县城去零售,从未用车拉过。
岜沙
绝无仅有的砍树“行动”,那还是1976年,
北京
修建毛主席纪念堂,全国各族人民都踊跃投工献料。怀着对主席无限敬重的
岜沙
人,毅然决定将寨前小山头一棵全寨视为林中大神、直径1.2米的千年香
樟树
敬献给毛主席纪念堂。
樟树
出寨时,全寨老少都跑到公路两边夹道目送,一直到尘灰已净。为志纪念,于树址处建造了一座八角纪念亭“敬献毛主席纪念堂香
樟木
纪念亭。”
岜沙苗寨
岜沙苗寨
敬献毛主席纪念堂香樟纪念亭
岜沙苗寨
岜沙苗寨
岜沙苗寨
岜沙苗寨
岜沙苗寨
而且我还有幸看到
岜沙
苗寨的满天星。
岜沙苗寨
岜沙苗寨
岜沙苗寨
岜沙苗寨
岜沙苗寨